相传在宋代,苏辙年轻时身体一直不好,夏天脾虚不胜湿邪,秋天肺气虚不胜寒,后来通过翻医书知道茯苓有健脾的作用,他开始用茯苓煮粥喝,身体才得以慢慢康复。除了茯苓粥之外,茯苓还可以制作成茯苓饼,提到茯苓饼还有个传说故事,据说和慈禧有关。有一年,慈禧患病,日夜困扰脾胃不和茶饭不思,有人推荐一老方丈有医方,便请来,老方丈亲自做了茯苓圆饼,慈禧慢慢痊愈,后来茯苓饼又衍生出茯苓糕,逐渐流传开来。
茯苓有健脾、利水、美容及增强免疫力四大养生功效,吃得瘦难,但可以吃着美呀!
茯苓:全身都是宝
茯苓主要由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四部分组成。茯苓皮是茯苓外边的黑色皮,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茯苓皮下的薄层红色部分叫赤茯苓,赤茯苓的长处是祛湿;茯苓里边的白肉菌核是白茯苓,健脾和胃效果最佳;茯神木,又称茯神,长在松树根上,可宁心安神,我们将茯神煮水或者配合酸枣仁、百合都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
茯苓:水肿可用它调理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之功用,不仅可以缓解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如眼皮肿、脚肿、眼肿等,而且利水不伤正气,为利水消肿之要药,老人小孩也都可以使用。
另外,如果人体湿气太重,身体就会虚胖,即古人所说的“肥人多痰湿”,而茯苓的长处除了利水消肿,还具有祛湿的作用,故胖人多吃茯苓,有祛湿降体重之功效。
茯苓祛湿法历史非常悠久,在汉代的《金匮要略》中,就有此类药方——苓桂术甘汤,取茯苓20克,桂枝6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煎汤口服,日服两次。此方专治痰饮、水湿等。
如果觉得汤药很难喝,我们还可以买一些现成的茯苓粉制作成美食食用。以茯苓豆浆为例,我们首先准备一块干净的小布,为了避免茯苓糊锅,因此建议将茯苓粉包在小布里面,然后用绳子拴起来,无需太紧。豆浆提前打好入锅,然后将准备好的茯苓包放在豆浆里熬制,熬制的时间需长一些,确保茯苓充分溶解到豆浆中,开锅后捞出茯苓包饮用即可。建议在早起或午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茯苓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率。
茯苓:调补脾胃效果突出
有一个经典名方——参苓白术散,茯苓就是其中的一味主要药材,此方以茯苓、人参、白术、甘草平补脾胃之气,为主药,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而止泻,为辅药。以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吐泻可止,为佐药。桔梗为太阴肺经的引经药,入方,如舟车载药上行,达上焦以益肺气。
参苓白术散主要针对于夏天人们常出现的脾胃不和现象。夏天下雨潮湿,湿气重,人们又贪凉饮冷,容易伤及脾胃。参苓白术散可补脾胃,益肺气。
茯苓:药食两用
很多人觉得制作茯苓糕很麻烦,其实不然。我们先准备材料:茯苓粉、莲子、芡实、淮山。新鲜的淮山蒸熟了去皮、切成菱形的小块儿放好,提前泡透莲子;芡实为红芡实最好,白芡实亦可,泡好之后用高压锅闷透,剩余的芡实水留着喝,将芡实捞出来待用。然后分配好材料比例,如果是1斤的糯米粉,建议配置淮山2两、莲子2两、芡实2两、白糖4两、茯苓粉1两。最后开始茯苓糕的制作过程,准备干净的盆,将蒸好的淮山、莲子、芡实、白糖、茯苓粉和糯米粉放入盆里加水拌匀,慢慢调到基本的软硬度,有一定的流动性即可。接着倒入擦好油的盒里,蹾一蹾使之平实,再置入蒸锅中,旺火足气蒸40分钟,出锅等凉了以后脱模,切开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