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小儿脾虚的有哪些表现?

消化不好,爱积食,皮肤不光滑,流口水,胆小,地图舌,肉松软,睡着出汗,痰咳,胆小粘人爱哭,抵抗力差爱生病,不吃饭挑食,经常腹泻,皮肤病(湿疹),趴着睡,贫血营养不良,头发黄稀疏,睡觉眼睛不合实,这些都是脾虚表现。

家长如果发现有此类症状应及时调理,尽早调理脾胃。久咳也需从调理脾胃入手!

应该如何调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篇张汉臣派小儿推拿,健脾保肺的方法。

小儿肺常不足,易受寒邪,又不耐热,故肺有娇脏之称,有难调而易伤的特点。小儿肺气所以娇弱,关键在脾常不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牌生肉,肉生肺。”脾与肺为母子之脏,母病及子,脾气虚则肺气不足,外邪易乘虚而入,使肺失于清肃而发生各种肺部疾患;若脾气健旺,则水谷精微之气上注于肺,卫外自固,外邪无从而入。肺气的强弱又有赖于脾胃之气,故要预防外邪入侵,必须健脾保肺,以调节营卫,宣通肺气,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而预防感冒及肺疾的发生。

处方:(主)补脾8分钟,清板门5分钟,揉外劳5分钟,揉足三里5~7次,补肾5分钟,清肺3分钟,清天河水1分钟。(配)逆运内八卦3分钟,清四横纹2分钟。

方义:外劳、足三里均有补脾的作用,加之脾本身的作用及肾水可有助脾阳,使牌气健旺,则水谷精微之气充实,加强肺的功能而卫外自固;补肾、清天河水可调节机体水液代谢,输送营养而排出废物;补脾、清板门、清肺、逆运内八卦、四横纹可肃肺,促进胃肠蠕动,调节中焦,促进消化吸收而增强体质,加强抗病能力而保肺。

保健功用:健脾胃而增强肺的功能,清肺可调节卫表,宣通肺气,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咳嗽等症的发生。

保健范围:体弱多病、病后体虚、呕吐伤脾及肺疾恢复期和易感儿、咳喘等疾患儿。

疗程疗次: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

介质:如滑石粉、香油、花生油,冬春可用葱姜汁等。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