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处暑之后,健脾祛湿才是重要的事

中医理论认为“长夏应脾”。“长夏”实际是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又俗称为“初秋”、“秋老虎”,其气候特点:由热渐凉,但盛夏余热未消,白天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因此长夏养生重在健脾、袪湿。

夏天已过,阳气渐降,阴气渐长,不宜贪凉损阳(如生冷饮食、空调电扇、忘盖衣被);宜心平、气和、情悦;适当多吃些甘味、具有健脾袪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等。

长夏养脾

擦丹田

将两手掌平行横放在脐下小腹中央处,同时作上下摩擦30次,以渐感发热为度。

动脚趾

脾胃对应足二趾。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脚趾,可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扶正祛邪。

如果特别注意对二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睡前进行最为方便。

夏秋之交,人们食用一些寒凉的瓜果等食品来降暑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一些胃肠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寒邪易袭脾胃,伤及中阳,从而导致腹痛。

中医治疗耳鸣

采用摩腹法及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等穴,可有效缓解拉肚子、呕心、食欲不佳等不适。

取坐位或仰卧位。双手掌重叠,以神阙穴为圆心,顺时针进行摩腹5~10分钟;

右手中指端点揉天枢、中脘3~5分钟,两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两足三里穴1~3分。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