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以杯罐做工具,用加热或抽吸的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使罐内出现负压,促使其吸着于皮肤,引起局部淤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用拔罐的方法可以治疗感冒、头痛、气管炎、胃痛、失眠、头晕、高血压、痛经、月经不调、颈椎病、肩周炎、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按中医理论讲,拔罐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瘀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能使病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至自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刺激机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同时拔罐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拔罐用的罐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等。根据病情的不同,拔罐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1、留罐法:把罐吸附在相应的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
2、闪罐法:把罐吸附于相应的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
3、走罐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它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4、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拔火罐后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体内湿气、拔火罐的时间长短、医生的手法等因素,拔火罐后的颜色有紫黑色、红色、暗红等,分别提示可能有相应的疾病,但只能作为参考,还要结合个人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拔罐操作方法简单、安全且有效,但自行操作在适应度掌握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拔罐,最好听从医生建议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