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名脑中风,是一种伤害力max的脑血管疾病。很多人将中风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提。可是无论你多么抗拒,中风危险就在那里。反而因为对脑卒中缺乏了解,或者认知存在误区,被脑中风突袭个措手不及,延误病情。
脑卒中八大认知误区,你应该看看...
误区一忍一时风平浪静?
中风前完全不自知,有任何不舒适的前兆都觉得忍一忍就好了。殊不知一时的忽视,错失最佳诊疗时期,导致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令人心惊。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务必上心,提前到医院进行脑卒中筛查:面部、肢体麻木;面瘫/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失语、肢体无力、持物失落或突然摔倒;眩晕,感觉四周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伴有恶心、走路不稳;突然头痛或剧烈头痛伴呕吐;突然一侧眼睛黑朦或视物模糊,但持续时间短;突然对近期发生的事件失去记忆,或个人日常生活习惯、判断力发生改变。
误区二春秋输液来预防?!
偏信春秋两季输液治疗可以预防中风?事实上,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证明“依靠短期静脉输液预防“的方式是有效的。
事实上,日常关注自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尽量降低这些相关风险因素的影响,胜过输液预防的功效呢。
误区三年轻何须忧虑远方?!
脑中风是老年病,人在壮年完全不必忧心?这你就错了,错大发了。殊不知,脑中风早已经悄悄蔓延到中年人群中了。现在我国中年人的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已与老年人不相上下,而中年男性的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人,加之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运动锻炼少,导致脑卒中呈现年轻化趋势。习主席说“年轻人不要总熬夜”,你要记住习大大的话。年纪轻轻就中风的话,可不是什么酷酷的事儿。听习大大的话,改变抽烟,酗酒、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为自己健康着想啊。
误区四我瘦故我在,不怕中风害?
肥胖自然是引发脑中风的风险因素之一,但谁能保证瘦人就拥有“免疫金牌”。偏瘦的人虽然中风几率低些,同样需要提防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中风风险相关性疾病,危险着呢。
瘦并不是万能的哦。有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蛋白质不足也是中风的一大祸根。而瘦体型的人往往因为摄入蛋白质偏少,更应该注重预防脑卒中。
误区五血压没问题,中风不用提?
高血压容易患出血性中风,血压不高不就没事啦?没有绝对的事儿,血压过低时,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液循环减少,导致脑血管发生痉挛,有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关注血压,关注健康。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不要将健康饮食当做可以忽略的口号,你的健康还得自己负责。
误区六发病太突然,中风不可防
突然昏厥或意识模糊,脑卒中发病总是太突然,没办法提前预防?医生说,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预防脑卒中,我们提倡“早健康”理念。
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等,要引起足够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及早发现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才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误区七病情缓一缓,药便可以停?
治疗药物有毒副作用,中风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治疗用药应该严格遵循医嘱,脑卒中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高危病人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他汀类药物不仅仅是调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脉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脱落或破裂,从而引发脑卒中再次发生。
误区八中风治疗好,永远不复发?
中风治疗恢复后便可万事大吉?须知中风很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5%。因为所谓中风治愈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而某些中风事实上是一些内科疾病的合并症,只有将这些内科疾病有效控制,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才能减少中风再发。
脑卒中病情稳定后一个月内,需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能使大部分的患者重新拥有生活自理的能力,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所以,只有正确认识了脑卒中,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抢救治疗工作,从而将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疾病康复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