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风越来越年轻化?这位老中医有何高见......

中风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痰瘀同病,并提出“痰为瘀之先”。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痰浊明显者予以瓜蒌、天南星、半夏、枳实、石菖蒲之类,瘀血较重者则加用川芎、牛膝、僵蚕、全蝎、蜈蚣之类,以化瘀、搜风、通络,有助于取得良效。

1、络脉为中风的关键病位

清代王清任提出人身之疾病,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所以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而疾病产生必定源于气血病变,疾病所在,必根于经络。因此,谢晶日教授重视络病理论,重视中风临证中对于通络法内涵与外延的探讨。

认为络脉是中风的关键病位,包括脑络、体络在内,且脑络尤为重要。提出络脉不通是中风的基本病机,强调通络法在中风治疗、康复以及预防中的重要作用,通络法可用于中风的各个阶段。

2、重视对中风后郁证的调理

谢晶日教授认为,中风在恢复期与心、肝、脾、肾脏关系密切,肾内寓元阴元阳,为五脏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十二经络之基,生元神而藏于脉,肾藏精以化气,肾精足则髓足,髓足则脑充,脑络畅行则脑神旺盛,脏腑功能协调。又因“肝肾同源”“心肾相交”“脾阳根于肾阳之说”,所以中风恢复期与心、肝、脾、肾脏密切相关。

根据谢晶日教授临床经验,补气药、补(肾)阳药、补血药、开窍药、平肝息风药以及归肾经中药的随症灵活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这也体现了中医“肾生髓”的理论实质。

3、主张痰为瘀之先、痰瘀同治

《丹溪心法》曰:“百病皆有痰邪在,痰随气机而升降走窜。”“痰夹瘀血,遂成窠囊。”痰瘀同属阴津为病,均为人体病理变化的产物。“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清代叶桂发挥痰瘀理论,创立“久病入络”学说。如《临证指南医案》云:“宿病,病必在络……痰因血滞,气阻血瘀,诸脉逆乱。”久病入络,须考虑痰瘀互阻之证。谢晶日教授强调中风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痰瘀同病,并提出“痰为瘀之先”。

痰之生,如《景岳全书》卷三十一云:“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则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痰性黏滞,阻遏气机,壅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血瘀,故痰为瘀之先。有瘀必有痰,痰久必见瘀。究其端由,气血流畅,津液输布,则无痰也无瘀。气机不畅,津液失于输布,则痰液聚而变生痰浊;血运迟滞,阻于脉络。湿痰瘀浊,皆为阴邪,体稠质重,易于黏结相搏,交解难释。

谢晶日教授认为在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故提出中风治疗应“痰瘀同治”。认为中风临床应重视痰浊瘀血的辨识,痰浊明显者予以瓜蒌、天南星、半夏、枳实、石菖蒲之类,瘀血较重者则加用川芎、牛膝、僵蚕、全蝎、蜈蚣之类,以化瘀、搜风、通络,有助于取得良效。

谢晶日教授认为,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西医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治疗手段的早期及各期的干预,使中风病在各期呈现不同的表现。总的病机为内伤积损,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经络阻滞,或血溢脉外。但因伴随疾病的不同,西医学治疗手段的不同,故呈现出不同的辨证特点,或多夹“湿”,或多为虚证,或多夹痰等。

部分脑梗死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西医学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这部分患者就要结合西医学的理论来进行辨证施治。对于中风的治疗,谢晶日教授认为各期都要尽早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对于中风的治疗更加全面,而且是针对中风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中风急性阶段显示“风”的表现,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尽管有摇动震颤的表现仍以正虚夹痰夹瘀为主。因此,在治疗中风时不要只强调“息风”而应针对中风的真正全面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延伸阅读】

中风前有哪些先兆?

急性脑血管意外,最常见包括脑梗塞及脑出血,即我们日常所说的中风,以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功能缺损为主要特点。而中风众所周知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风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并不是所有的中风损伤都能逆转,因此中风的预防、发现中风先兆后及时就诊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中风先兆,您知道有哪些?

1.眩晕

很多人都会有过眩晕的症状,临床上的确多数眩晕都是与内耳疾病相关,但小脑或脑干的部位缺血或出血病变也可以引起眩晕,如果你平时就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等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而且除了眩晕外还有视物重影、饮水呛咳、肢体乏力等症状,建议需及时就诊。

2.面部、肢体麻木、瘫痪

很多时候出现持续性面部、肢体麻木、乏力、精细动作欠灵便等症状,大多数老百姓还是会意识到可能出现中风情况,但是一过性的肢体麻木,轻偏瘫,更容易让人低估其严重性,毕竟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最主要是手机的普及,使颈椎和腰椎疾病发病增加。很多人把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归结于颈椎或腰椎疾病,而不知道很多一过性的肢体麻木、乏力(特别是一侧肢体)很多时候是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症状,也就是所谓的小中风,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真正中风的发生。

3.一过性黑矇或短暂性视力障碍

即眼睛发黑,这种视力障碍可因眼睛到视觉中枢中的任何部位受损而引起,但很多时候是中风起病的最早预警信号,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4.晕厥

主要由于大脑和脑干的血液供应减少所导致的意识丧失,常伴有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主要多见于心脏和脑血管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完善检查,明确原因,避免晕厥的再次发生。

5.语言不利

这也是中风先兆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说话不清、吐字困难、言不达意、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而答非所问等。但由于某些病人起病隐匿,以及家人及朋友的一时的忽略,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加重,对于一个时间就是大脑的疾病来说,早期的干预意味着一个更好的预后。

6.意识障碍

常见的表现为突然精神萎靡不振、哈欠连连、甚至嗜睡,特别是老年人,如果突发出现以上症状,可能是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出现中风可能大,应当重视。

7.剧烈的头痛

很多时候对这种头痛的描述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头痛”,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的首发症状,危险性极大,但还是有人自行服用止痛药而延误治疗。

8.其他的一些症状

如血压突发的剧烈波动、性格一反常态、嗅觉异常(总闻到异常气味)等症状,也应警惕脑中风的发生。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