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秋冬养阴,这位中医推荐的4道汤水超实用,快快做起来!

  冬季已然来临,但大部分地区仍以深秋的干燥气候为主,早晚温度偏低,昼夜温差较大。此时养生调理仍以“秋冬养阴”为主旋律,可适当进补、滋养肺肾。

  早卧晚起待日光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是静养藏守的季节,有效的休息是这个季节调养的重点。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晚起”有助于阳气闭藏、精气充养。肝主藏血,肝肾同源,子时为肝经主令,建议于23:00前睡觉。老年人精血亏虚,儿童脏腑娇嫩,均经不起熬夜,建议尽量22:00前卧床休息。这里建议“晚起”指以日出时间为准,并非提倡“赖床”,因秋冬日出时间延迟,故曰“晚起”。

  温润膳食滋肺肾

  膳食调养当以温暖滋润为要。汤品、粥品等膳食由于水分充足,内含各种食材的营养物质,易于消化吸收,一般更符合“秋冬养阴”的要求。平素胃肠功能偏弱、容易上火等不宜大补的人群,不妨通过调配温和滋润的粥品、汤品进行调养。所谓“五谷为养”,可以小米、黑米、糯米、红豆、黑豆等杂粮为基础,取青、红、黄、白、黑五色与五脏相应,再适当加入红枣、莲子等食材灵活搭配成原料丰富的五谷杂粮粥,能润肺燥、补脾肾,是冬季温润平补的不错选择。

  适当吃“苦”把肾补

  肾与冬季相应,因而冬季最宜养肾以固精敛阳。《黄帝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能使心火下济于肾水,有助于调节阴阳,达到水火既济的平衡状态。

  苦味之品分两类,一类苦温,如红茶、杏仁等,火能生土,苦温之品有温脾肾之功;一类苦寒,如绿茶、莲子芯等,能清心火。冬天阳气趋于内藏,摄入辛香燥辣较多之人,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咽痛等内热上火症状,可适当饮用绿茶,食用柚子、苦瓜等食物,有助于清解内热。平素体质虚寒,常常畏寒喜暖、大便稀溏之人,可饮红茶,或于食疗中搭配艾叶、陈皮等苦温之品,既能温脾燥湿又能温肾坚阴。

  养生食疗

  五谷杂粮粥

  材料:黑豆、红豆、眉豆各30克,绿豆20克,小米70克,莲子20克,百合15克,红枣3枚。

  制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6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净。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气,滋肺肾,安心神。适合脾肾偏虚、肺阴不足或兼有夜寐欠安之人。

  石斛麦冬茶

  材料:石斛6克、麦冬10克、绿茶3克。

  制法:将石斛、麦冬洗净切碎,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焗15分钟即可。

  功效:养阴和胃,醒脑提神。适合平素嗜食辛辣、胃燥阴伤、口干便秘之人。

  花生红枣鸡脚汤

  材料:鸡脚4对,瘦肉50克,花生30克,红枣5枚,生姜3片。

  制法:以上材料洗净后,鸡脚斩开,瘦肉切块,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润燥养阴,补血养颜。适合阴血亏虚、皮肤干燥之人。

  黑豆枸杞塘虱汤

  材料:塘虱鱼500克,黑豆100克,枸杞15克,陈皮5克,生姜3片。

  制法:塘虱鱼宰杀去鳞、鳃、内脏后洗净,黑豆提前3小时浸泡,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大火煮开,用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滋阴养血。适合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之人。

  中药养阴润燥花茶

  金银花清凉润燥茶

  组成:金银花、北沙参、甘草等。

  制法:将金银花清凉润燥茶加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金银花清凉润燥茶有清热解毒,补气养阴、清火生津,滋补肝肾、明目润肺,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咳嗽、咯痰、气虚乏力、双目干涩、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等。

  菊花养阴润燥茶

  组成:菊花、桑叶、麦冬、甘草等。

  功效:菊花养阴润燥茶可清热解表,清肝明目。适宜在秋天感冒、发热、微恶风热、口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时饮用,也可用于高血压初期出现头痛、目赤等症状时饮用。

  制法:将菊花养阴润燥茶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代茶饮用。

  玫瑰花养颜润燥茶

  组成:玫瑰花、山楂、玉竹、甘草等。

  功效:玫瑰花养颜润燥茶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养阴润燥等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神不宁、阴虚肺燥、黄褐斑、便秘等。

  制法:将玫瑰花养颜润燥茶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代茶饮用。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