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常常唠叨你:“早点睡觉,11点前上床”、“按时吃饭,晚上6点最好”……多年后你才懂得,这一句句不经意的提醒,就是最科学的健康准则。
专家解读“生物钟”的秘密
人体有个“生物钟”,它控制着昼夜作息。这个概念人尽皆知,但它究竟如何控制?恐怕知者甚少。
长期以来,人们切身感受到,遵循人体节律,身心愉悦。如果违背则精神萎靡,甚至生病。
一昼夜中,人的体温、脉搏、血压、记忆力、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都在变化,有时还呈现周期性。
国外科学家类似研究不少,比如体力盛衰周期是23天,情绪波动周期是28天,智力波动周期是33天。
违反“生物钟”,身体遭殃
经常熬夜
违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切行为,都可能造成节律紊乱,睡眠障碍就是节律紊乱最典型的表现。
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却在工作或游戏;白天应该清醒的时候,却在犯困……长期的睡眠剥夺,不仅造成自身生物节律的紊乱,还会影响工作生活。
久而久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差、饮食障碍等问题,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易感染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
孩子熬夜,影响生长发育,老人缺觉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
不按时吃饭
除了睡眠节律,消化生物钟也很重要。按时进餐,饮食有节,这里的“节”指有规律、有节制。
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6点是人体消化期,胃分泌酸和酶帮助消化。
如果这些时段不进餐,酶会加重消化和腐蚀,带来粘膜炎症甚至溃疡,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形成肥胖,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几率。
违背体温健身
专家表示,人的体温在凌晨3~4点时最低,傍晚时最高,波动不超过1度。
晨练时,体温较低,人体血液黏度上升,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下午五六点钟运动的话,体力、耐力和体温达到最高峰,可起到热身的作用,运动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一些微小的变化,如心跳、血压、血脂、呼吸等,一旦被打破,可能潜伏着巨大的病变。
肝功能受“肝生物钟”影响,破坏了肝的生物节律,加速多种肝病恶化,如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甚至肝癌。
顺时而动,最便宜的长寿方法
“生物节律”的研究提示人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按时吃饭,到点睡觉,非常重要。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不能强求每个人同时睡觉和起床,但可以遵循生物节律,合理安排每一天。
一份科学的作息时刻表,想要健康就最好这样安排生活:
1~3点
进入熟睡
这段时间是肝脏工作的旺盛时段,最好早早进入睡眠状态;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要饮水过多,以免起夜影响休息。
5~7点
起床排尿
此时肾脏活动最强,早起排除宿尿,可使肾脏尽快开始一天的工作。
7~9点
吃早餐
此时胃肠活动比较活跃,不吃早餐伤胃,吃一些温热易消化的谷物,小米粥、燕麦片等。
9~10点
做重要工作
警觉性最高,注意力最集中,适合做最重要的工作。
12~13点
闭目养神
午饭后血液黏稠度增高,小睡片刻能缓解疲劳。
13~15点
做创意性工作
下午2点后,协调性、反应速度最好。
15~16点
适当放松
精力有所下降,久坐的人起身走走,喝点水、吃点零食。
17点
最适合运动
此时精力再次旺盛起来,锻炼效果最好,建议快走或者慢跑半小时。
18~19点
晚饭七八分饱
两餐间适量加餐,饭后适当散步。
21~23点
准备睡觉
21点后褪黑色素开始分泌,读读书或听音乐,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的准备状态。
而对于一些值夜班或跨时区工作的人,专家认为,这些人也没必要太担心。
因为人体有神奇的自我调节功能,做到良好睡眠或规律吃饭,就可对生物钟进行重新设定。
搭乘跨时区航班,乘务员通过调整供餐时间帮你调时差,该是睡觉时间,却给你来一份正餐。
跨国出差后,晒晒太阳,适当运动,可尽快调整好生物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