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年间,中国出了一位痴迷于旁门去新地方水土不服你就得先吃吃这个左道的奇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说的就是他,此人就是淮南王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世袭封地在今寿县。
司马迁评价曰:“淮南王(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聘。”
刘安平素喜欢招贤纳士、炼丹求仙、著书立说。数千门客中有八位贤能方士,号称“八公”。八公自称有仙术,替刘安在寿县北山筑炉炼丹。然而仙丹岂是朝夕能够炼成的?
某一天他们突发奇想,尝试将大豆磨碎,用山泉水煮沸熬浆,可是怎么也炼不出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就要准备放弃的时候,无意中把一些石膏洒落在豆浆里,谁知奇迹出现了:原本稀稀拉拉的豆浆竟然凝固起来了,变成了白白嫩嫩的豆腐!
尝一口,一股清香,鲜滑爽口。于是八公就把豆腐当做丹药献给淮南王刘安,刘安大喜。刘安是个孝子,把豆腐又献给自己的母亲服食。老太太自从服食豆腐以后,小痛小恙都没有了。
一贯体恤百姓的淮南王刘安,于是毫无保留地把制豆腐的技术传授给了民间百姓。从此以后,刘安就被尊奉为“豆腐鼻祖”。
明代诗人苏平专门写了一首《咏豆腐诗》: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
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
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
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
豆腐岂止是僧家与道家的美食呢?豆腐以此丰富的营养以及物美价廉的特点,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绿色食品!
豆腐自问世以来,文人墨客对它一直赞不绝口。元代诗人郑允端作豆腐诗:“磨砚流玉乳,泉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的余美,玉食勿与传。”诗人不吝笔墨地夸赞了豆腐的色香味,简直是写绝了!
豆腐虽然白净软嫰,仿佛我邻家女孩,看似弱不禁风,其实骨子里的精神非常人可比,说出来可能你我都感到惭愧。听听清代胡济苍怎么说的?“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豆腐本是俗物,然而经磨盘悉心磨砺而出以后,就具有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的高尚风格,可敬可佩!
豆腐,性味甘凉,归脾、胃、大肠经。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清热散血。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食用,不过,再好的东西也不可太贪嘴。
《食物本草》曰:“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佐证了豆腐的调和脾胃的功效。
如果可以把豆腐和豆豉拟人化称呼,那么豆腐就是妹妹,豆豉当之无愧是哥哥了!
豆腐和豆豉虽然都是豆制品,可是由于制作工艺不同,所以功效也不一样。
说到豆豉,还有一个小故事。
话说初唐时期,阎伯屿出任洪州都督,宴群僚于滕王阁上,大诗人王勃正好路过此地,受邀即席为滕王阁作序。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诗序》。阎公大喜过望,又专门设宴款待王勃。
因年事已高加上连日吃酒,外感风邪,几日后阎公感到身体不适,浑身发冷,毛孔闭塞,有汗却发不出来。骨节酸痛,咳喘、胸闷,夜不成寐……病倒了!王勃见此情形也不好辞行,只得继续逗留于都督府上。大夫明知都督为“麻黄证”却不敢用麻黄发汗,为什么呢?因为麻黄药性峻猛,阎公年老体弱、血枯津少,只能轻微发汗,不可大汗淋漓,否则身体不就更虚弱了吗?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王勃想到了乡下常见的豆豉。那是穷人家的下饭菜,王勃觉得它清香可口,健脾开胃,就随身带了些路上吃。王勃想,豆豉毕竟是食物,即使不能治病,至少对身体也无大碍。
于是就说服医官,请求给都督一试。都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连服三日,没想到真的见效了: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竟然痊愈了!都督病愈后,在滕王阁上大摆宴席,为王勃饯行。从此以后,豆豉治伤寒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铁磷等,既是一碟小菜,又是一味良药。
【豆豉】
又名淡豆豉,是用豆科植物黄豆或黑豆作原料,经过蒸煮、冷却后加人曲菌发酵,盐渍,最后晒干而成。味苦、辛,性凉。入肺、胃经。淡豆豉中的菸酸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并有血管扩张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剂。胃虚易恶心者慎服。
〖功能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无法入睡。
《本草纲目》曰:“黑豆性平,作豉则温,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中医认为,淡豆豉有宣散表邪、清热除烦,透疹解毒之功。然而本品发汗力较弱,配伍荆芥、薄荷、生姜、葱白等,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初起之症,疗效更佳。
以用豆豉入药的代表方剂有:葱豉汤、银翘散、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和栀子甘草豉汤等等。
【验方集萃】
*风热性感冒:菊花5克,桑叶5克,豆豉3克。先将菊花、桑叶洗净入锅煎煮10分钟,再将洗净的豆豉略煮即成。代茶饮,每日频服。
*断乳:淡豆豉25–3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断奶后乳房胀痛:豆豉250g,水煎,先服一小碗,剩下的药液用来清洗乳房,有一定的疗效。
*血痢:淡豆豉、大蒜(煨熟)等份。上药一同捣烂如膏,做成梧子大(和赤小豆差不多大),每日早晨服用30–100丸。
*便秘:连须葱白3根,淡豆豉适量,将葱白与淡豆豉一起捣烂,贴脐上。
*误服药过量,心烦意乱:以淡豆豉适量,煎水催吐。
*.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豆豉6g,炒酥研为细末,加香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小儿胎毒:豆豉10g,加水适量,煎取浓汁,适量服用3~5日。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