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迎来高温天气频繁,人体毛孔舒张利于药物吸收,三伏贴能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哮喘等疾病,而贴敷过后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
一、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贴三伏贴期间要特别注意饮食,谨慎用食,以防冲突药性,减小三伏贴的功效。
建议:
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辛燥食品。
具体包括:
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二、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
天热人容易贪凉饮冷,三伏贴是冬病夏治,在伏天治疗冬季疾病有很好的功效,如果在三伏贴期间食用大量寒凉食物,不仅会减弱功效,还可能影响健康。
具体危害:
1、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
2、损伤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三、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而贴三伏贴期间食用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则会减弱三伏贴功效,湿热入侵。
四、三伏贴的适应症
三伏贴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
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呼吸系统疾病:
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
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3、骨关节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4、妇产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子伤风等属寒证者。
5、小儿疾病:
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等。
6、调理(治未病):
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五、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贴敷前:
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地方,在夏季的夜晚或者外出时,做好防蚊防虫的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贴敷时:
1、最好是穿着宽松,最好是穿舒适的纯棉衣物,最好是穿深色的衣服,以免药膏沾染到衣服上面,难以清洗。
2、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自己对胶布是否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改用防过敏胶布。
3、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人,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让您感觉舒服些。
贴敷后:
1、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
2、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
3、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4、贴药的当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食物,还有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贴药10小时内不能洗澡。
5、贴敷后两小时之内,忌的食物还有“发物”,包括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按照发物性能分为七大类:
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
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七是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六、关于三伏贴的禁忌人群
①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②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③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④妊娠期妇女;
⑤糖尿病患者;
⑥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