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身体“四大奇穴”通调全身,祛除风寒湿燥火,百病消!

  在《黄帝内经》中谈到最多就是人体经络穴位,通过刺激穴位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能达到“针到病除”的功效。

  ?在没有药物的条件下,用针刺穴位治疗是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像一般在家中也可以按摩穴位保健,效果很显著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养生治病。

  ?在人的身体上,有四大奇穴,正确按摩可以通调一身,祛除“风、寒、湿、燥、火”五种外邪的侵扰。

  ?来看看是哪四大奇穴,有如此神效吧!

  一、阳池穴

  调节全身血液循环阳池穴,这个穴位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是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三焦经专司上焦、中焦、下焦这三组人身上的发热系统,其中上焦支配心脏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

  阳池穴也是调节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充血、暖和身体。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手脚发冷时,用两个手背互相摩擦,这就刺激到了阳池穴,没多久身体就会暖起来。

  ?另外,阳池穴还可以缓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建议,不妨在吃饭前揉一揉阳池穴,可振奋中焦脾胃阳气,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取穴:阳池穴在手腕背的横纹处,正对中指和无名指指缝。

  方法:用一只手的中指以轻柔力量慢慢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刺激阳池穴,时间要长,用力要缓,两手交替按揉。

  二、液门穴

  液体之门、灌溉全身液门穴,就是液体之门。

  ?揉按它也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液体就会流出,灌溉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眼睛干涩啊、嘴巴干裂都可缓解。

  ?燥是无形之邪,但凡身体阴虚、气虚的人,很容易产生虚热,而热易伤津。

  ?气候干燥的时候,本来就阴虚的人,内外燥热互为结合,对体内的津液消耗较重。

  ?于是就会出现皮肤干燥和口干、眼干等“干燥症”的症状了。

  ?液门穴是干燥症的“大敌”,它一现身,所有的“燥热”就得乖乖退下。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液门穴是疏通液体运行的一个关健穴位。

  取穴:液门穴位于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因此揉的时候比较痛。

  方法:每晚睡前按揉液门穴3~5分钟,长期坚持,会觉得嘴里面和眼睛里有液体出来,起到缓解干燥、滋润干燥部位的作用。

  三、风府穴

  防风祛风的天然屏障风府穴是头部最薄弱的地方,所谓“风”指风邪,“府”指聚会之处。

  ?意思是此穴为风邪侵袭和聚集的部位,一旦受寒,会引起头痛、目眩、咽喉肿痛、中风等。

  ?按摩风府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也就是大脑的血液供应。

  ?按摩完之后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不再晕晕沉沉的。

  取穴:风府穴在后脑发际往上约1指幅中央处。

  方法:低下头,用右手拇指按摩,其余四指在头上部固定住,这样大拇指可以得力,稍微用点劲,每次按摩30~50次。

  四、风池穴

  提神醒脑、祛风解表风池穴为少阳、阳维之会。

  ?阳维主一身之表,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

  ?风池穴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等。

  ?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

  ?生活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取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

  ?方法: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有祛风解表之功。

  ?人体上的阳池、液门、风府和风池四大灵穴,能够通调一身,祛除风寒湿燥火五种外邪,快发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吧!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