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无论是大架、中架、小架,都不能拘泥在形中,应当从意念上求整合,于无意中求松静,拳家的意是一种似有似无的状态,它不是“绝对的无”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有”,而是一种辩证法。
本人认为有意无意之中是拳的真意,这时的意已经是潜意识、自动化、自然而然之意。(一家之言,欢迎讨论;比如,逍遥朋友指出我对拳论中“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有点断章取义,我虽不主动承认但也觉得自己的解释有些问题) 在太极拳修练中,最难以解决的是意念问题。没有意念不是内家拳,就是自然状态也不是没有一丝意念,意念是人脑的自然功能,只要大脑不死就会有意念,意“正”则仙、意“邪”则魔。 老拳师说,太极拳是心脑意识拳,凡入门就从意念修练开始。本人的理解是,意念入整是拳架得整的关键。 人体内部是自然协调的,故不必再用意去关注内在的肌体运动,实际上我们对肌体内部的感觉是接近“失觉的”。如果刻意关注体内的某种变化,则有失协调的机理,可能出现偏差。 从人体的神经系统来看,只有神经末梢是最敏感的,这些神经末梢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人体的皮表膜处。由此,只须关注皮表便能得到异常敏感的触觉,这也是太极拳听劲的要诀。 在盘架时,如何才能得整? 有许多人说要合乎太极身法,上下相随。不错,然而如果意念本身不整合,那当然是不可能上下相随的。 什么是意念整合?就是意念似有似无地如雾状均匀弥漫在周身皮表,有吸空周边、自然融融之态。由于它过于抽象,现分几步来说明。 一是手脚左右前后无差。意念均匀分布于双手、双脚,无偏差。双手双脚于前后放置时,也一样。偏差是指仅仅拘泥关注某一处。无论身体重心如何变化,都要无差。 二是手脚的同一无差。就是两劳功穴、两涌泉穴相合无差,意念均匀分布无偏差。 三是头脚的同一无差。就是百会与两涌泉穴相合无差,意念均匀分布无偏差。 四是躯干整体同一无差。躯干的左右前后没有偏差,意念均匀弥漫于躯干皮表。 五是周身的同一无差。它是上述四种状态的综合状态。此时,意念要吸附周边依着的一切而引入脚底去,不要让它在身上留下一丁点儿“东西”。此即吸融状态。 入无差状态时,整体得劲,中定微抖便能将人发出。而这个得劲,是指定住时,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及其旋转状态都是得劲的。这和下面的有偏得劲是相对的,也可以说它是有偏得劲调整过程消失。 有偏调整得劲是指: 虚灵顶劲,命门向外微鼓,尾闾合住会阴而松垂,手心、胸口、脚心涵空。如果定住一手臂,意念归于百会处,则手臂上方得劲;意念归于涌泉处,则手臂下方得劲。意念归于右臀至右脚及右涌泉,则左手拉之不动;同样,意念归于左臀至左脚及左涌泉,则右手拉之不动。意念归于右臀至右脚及右涌泉,则右手推之不动。 同样,意念归于左臀至左脚及左涌泉,则左手推之不动。凡意念归于百会,为双轻;凡意念归于涌泉,为双沉;其他有偏调整为半轻半重。 这里要说的是,“无差”是渐近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故人体周身有极微小的阴阳虚实状态。这个阴阳虚实状态越小,太极之圈运化越小,功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