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习拳时的承载重心是在实腿脚跟还是在实腿脚掌或是脚跟与脚掌的中心?换句话来说,就是脚跟吃劲还是脚掌吃劲的问题,亦有部分太极拳爱好者把肢体部位的“吃劲点”称为“受力点”。其实,生活和工作的事例中也体现了拳理拳法,练功习拳是讲究“道法自然”的,也符合现代科学的力学原理,不是玄乎的东西。话归正题认识一下脚底重心的部位,不妨在生活和工作的事例中体验一下就会心中有数了,如下所述:
Q
哪个脚底部位最有支撑劲?
A
比如当你帮人家推一辆载重较大的三轮车爬坡,你出最大力气时,想一想哪里的支撑劲(蹬力)最大就应明白。再如当你参加拔河比赛时,是用脚跟蹬力大还是用脚掌蹬力大?
Q
哪里最稳?
A
比如当你扛着较重的煤气罐行走时,使用脚跟吃劲稳还是用脚掌吃劲稳?再如当你一条腿用脚掌吃劲,另一条腿慢慢的迈出时,身体够稳吗?
Q
中正
A
比如当你肩挑重担直腰站起时,是脚跟好用力还是脚掌好用力?再如当你练到“金鸡独立”时,实腿是脚跟用劲站得稳还是脚掌劲站得稳?怎样才能使身体不歪不晃呢?
Q
三角关系
A
脚掌与小腿是呈三角形,脚跟与小腿呈直线形,大家都知道,立柱才能顶千斤,三角形没有直线性承受的力大,再说,人体的脚腕是承受不了多大的力量。比如“搬拦捶”出右拳至定势的过渡动作,右脚是由实变虚,左脚是由虚变实,倘若右脚用脚掌蹬劲,当你用拳打在对方身上,在对方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右脚的脚掌能比脚跟支撑劲大吗?再说左脚,当你出拳变弓步打对方时,如果脚掌吃劲,身体够稳吗?倘若底盘不稳,那么右拳的功效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认为,实腿脚跟、脚掌、脚跟与脚掌的中心作为承载重心的吃劲点,应根据拳势需要所定。
传统太极拳要求脚跟为实,脚掌为虚,为的就是把对方的力导入地下,再形成地面反作弹力,这样才符合“力由脊发,植于跟,达于端”的太极拳理,有利于松腰、沉胯、圆裆、挺膝的劲力走阴练法。
脚掌为虚并不是说脚掌没用一点劲力,而是一个为主,一个为辅的关系。所以多数定势和过渡动作的脚下吃劲受力点是脚跟承重大约七成,脚掌承重大约三成。
脚跟为实时与地心吸力相接,脚掌为虚时贴地是要保持敏锐的知觉,处于支持转换重心的待命状态。如在特殊的转换重心,短时间内脚掌可以由虚变实,意念涌泉穴与地心吸力相接;脚跟由实变虚,处于支持转换重心的待命状态。
少数的过渡动作,脚底吃劲受力点是脚掌承重六至八成,脚跟承重二至四成,这是出于拳势动作的实际需要而自然形成,比如“转身摆莲脚”拳势中就有以脚掌为轴吃劲的过渡动作。再如“左搂膝右拗步掌”拳势中的二次变劲发放,也有瞬间吃劲于实腿脚掌的过渡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