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谈谈中医如何预防糖尿病

  认为糖尿病发病与人的体质有关。以下4种人容易患糖尿病。即:胃阳亢盛,即平素食欲亢进,有便秘倾向的阳明人;少阳阳郁,即平素性格抑郁的少阳人;肝阳亢奋,即平素性急易怒的厥阴人;肾阳不足,即体形瘦长,思想活跃的少阴人。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我们来看看养可医中医诊所专家的介绍。

  寻找平衡避免代谢紊乱

  中医并没有糖尿病一说,糖尿病在古时被称为“消渴”,这个记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远远早于西医对糖尿病的认知。中医是从人体的大系统来认识糖尿病。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说:“五脏柔弱,善病消瘅”。糖尿病表面上是胰岛素分泌失常,实际上是人体脾、肝、肾功能失常所致,内脏阴阳失调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需要辨证论治。

  中医讲究一个平衡,且始终把阴虚作为糖尿病的主线,人体每一个脏器做到阴阳平衡自然不会再“虚”。就糖尿病而言,五脏虚弱是发生糖尿病的前提。我很胖,但是我血糖正常;他很胖,但是他高血糖。为什么同样的体质,却有如此差异?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禀赋素亏,即先天因素。中医认为,个体体质差异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方面和西医所说的遗传因素相同。比如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早产儿成年后容易患糖尿病,出生时的低体重儿,成年后也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是很明显的先天因素。但这两类人后天调养得比较好,使身体的各部位、各脏器都处于平衡状态,也能终身不患糖尿病。

  遏制欲望天天都有好心情

  除遗传因素外,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精神刺激、情感失调,形体肥胖、痰湿内生等,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竞争和快节奏工作,情志致病也越来越常见。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理压力大,都会引起胰岛素对抗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等的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中医很早就知道糖尿病发病与营养过剩关系最密切。肥胖和饮食不节是糖尿病发病的环境因素,中西医的认识都是一致的。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说,“心境忧愁,内火自燃,乃消(渴)症大病”。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情志长期失调,严重者伴随着抑郁症。精神因素主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神经网络,所以中医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可导致气机郁结。情志失调引起的不良情绪,可使脏腑功能紊乱,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影响内脏和体内激素的变化,使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低下,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致血糖升高。其实总结起来,还是那几句耳熟能详的话:管住嘴,迈开腿,好心情。

  防患未然远离糖尿病伤害

  糖尿病“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转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医在糖尿病防治上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中医能审时度势地度量到当前的病情未来两三年大概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之后又发展到什么程度,从而更加有目标地提前干预。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