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的景象好像处于一种旋转、升降或者倾斜的状态,有时候也会感觉景不动、自己在动,总之是自己的幻觉而产生的运动。颈性眩晕就是因为颈部发生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症状。颈性眩晕是不太好治疗的,因为好多时候这都是颈椎病引起的。现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手法比较受人推崇,而且效果也比较不错。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相关内容。
临床表现
1.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颈性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别,血压基本正常。突然发病,常于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
2.头痛多为后枕痛或偏头痛,可为隐痛、跳痛或放散痛。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药或疑为颅内有占位性病变。
3.猝倒。
4.脑干症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对侧肢体的轻偏和对侧颅神经症状。还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反呛、咽反射消失、声音嘶哑、眼肌麻痹、复视、视物不清、Horner征等。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首先我们要了解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相关穴位都有哪些?我们在针灸的时候一般是取风池、天柱、百劳、大椎、百会、晕听区几个位置来治疗颈性眩晕。了解这几个穴位之后,我们采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六部曲:消毒——进针——行针——留针——电烤——出针。
就是在相关学位消毒完毕之后,取1寸毫针刺入,并采用泻法行针,之后不要急着出针,选择留针并且用TDP电烤半个小时左右,最后出针即可。每天按照这个流程针灸一次,一周针灸5次,10次算一疗程,疗程完毕休息2-4天再继续。
头部穴位侧面图
现在我们了解一下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穴位在哪里。
风池:在人体的颈后部,与耳垂位置齐平往上,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天柱:在斜方肌外侧的凹处,后颈部发际正中线往旁移动2厘米的位置。
大椎:在人体颈部的下部,即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百劳:先找到大椎穴的位置,然后上移2寸,旁移1寸,一共有两个百劳穴。
百会:在头顶正中位置,即两耳尖之上,发际正中往上7寸的位置。
晕听区:耳尖往上1.5厘米,然后前后各推2厘米,中间4厘米的区域就是晕听区。
只需要找准这几个部位,然后采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操作流程,就能够很好地缓解颈性眩晕。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操作起来相当有难度,还要考虑这几个穴位的配合作用,不是熟练的医师一般操作不来,因为大多数穴位都在人体的头部,所以刺针的时候要万千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