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练拳当明“式”与“势

  习练太极拳应当明白什么是“拳式”和“拳势”,分清“式”与“势”的区别,领悟“式”与“势”之间的内在关联,掌握“式、势相合”的练拳方法,这不仅对习拳者由外入内起着指导作用,还可提升太极拳的养生效果。

  一、太极拳的“式”与“势”

  1、拳式与拳势的区别

  拳式是太极拳冠以名称的招式,是看得见的肢体动作,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等。拳式是前辈武术家技击实践的结晶,不同的拳式都有其独特的攻防含义。

  拳势是太极拳的内在动力,是看不见的体内劲力的运化。太极拳的拳势只有两个:“蓄势”和“发势”,蓄势是劲力的积蓄,发势是劲力的发放。拳势的蓄和发源自人体能量的收与放。传统武学将人体能量称为“内气”,人体能量在体内能够象“气”一样流动和聚散,蓄势时体内能量流从四肢向丹田汇聚,称之为“合”,发势时能量流由丹田向四肢扩张,称之为“开”,所以太极拳的两势也可叫做“开势”和“合势”。在阴阳学说中,阴阳是一对具有能量属性的矛盾,能量较强者为阳,能量较弱者为阴,如火为阳、水为阴,夏为阳、冬为阴,日为阳(太阳)、月为阴(太阴)。在太极拳中,蓄势为合属阴,发势为开属阳,因此太极拳的两势也称为“阴势”和“阳势”。太极拳的套路便是由多个阴阳拳势衔接循环而组成的。

  2、拳式与拳势的内在关联

  拳势是完成拳式的内在动力,拳式是由拳势催发出的外形,如果把拳式比作看得见的浪,拳势就是暗中推波助澜的涌流。没有拳势支撑的拳式,就会缺少太极拳阴阳开合的内涵,流于“空架”或“太极操”;没有拳式规范的拳势,就会失去武术的攻防意义,只能称之为“气功”,正所谓:“有式无势是空架,有势无式不成拳。”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拳式对应一对蓄发拳势,如24式简化太极拳中的拳式“手挥琵琶”、“白鹤亮翅”。当一个拳式由多个分拳式组成时,如拳式“揽雀尾”包含有“掤、捋、挤、按”四个分拳式,每个分拳式就各对应一对蓄发拳势。

  二、势、式相合的练拳方法

  势、式相合的练拳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由式及势、以势催式和势、式相合。

  1、由式及势—练就正确的动力定势

  初学太极拳,当以习练拳式为主,重点在于掌握太极拳的身法、步法、手法和眼法,身法做到中正安舒,步法做到轻灵沉稳,手法做到劲如抽丝,眼法做到手眼相应。然后以腰为轴统领全身,做到步随身换,臂由腰带,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此阶段应注意寻找“太极无手”和“腰脊行拳”的感觉。

  拳架通过不断地习练和纠正,逐渐使拳式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势”。此时即便套路生疏遗忘了,但举手投足间拳式依然中规中矩,这是因为套路内容靠大脑来记忆,而动力定势是由小脑通过运动强化来学习记忆的。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