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经络,只要不是从事中医专业的,一听起来就觉得特神秘的,但是一旦你清楚了它的作用,为它的神奇功效而惊叹,并试图掌握它时,你会发现经络远不止是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一穴那么简单。
它不但可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及无数小络。此外筋肉方面,按经络分为十二经筋,皮肤部分按经络分为十二皮部。又结合了阴阳属性,五行生克制化,天人合一,子午流注等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形成一个宏大的理论架构。再加上经外奇穴、穴位的名称由来、取穴方法、穴位的主治与禁忌、穴位的配伍。这一些你肯定一听头都是大的,你一定会不知从何处下手去诊病和治病,等你将所有的知识学完,你也许是学了前头忘了后头。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掌握那么复杂知识,如果你从手法治疗入手,你只要掌握十二正经和任、督两脉的大致走向即可,然后在相应的经络用触诊找出病灶,不管是不是穴位,以痛为俞,有时是酸胀重麻和结块和阳性反映物。用你喜欢的手法将经络和穴道打通,你就可以治病了。
关于这点,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灵枢·背俞篇》里载“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是说内脏有病,按压体表某些反映点后,对应的脏腑的病痛会随即缓解。手法诊治的精髓所在,就是在心领神会的基础上训练出的精细入微的手感,直接作用于病灶,用最天然的方法打通经络,改善气滞血瘀现象,给毒素的排除建立一条畅通的管道。“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可不是药品的广告词,这是对整个中医的经典概括。也是手法诊治的根本。这样你就入门了,慢慢你对经络就有了真切的印象,好象那些神密的经络穴位原来也不过如此。然后你就根据实际诊治中的压痛点查找书本,看是属于那条经络那个穴。常见病你一定会多次接触这些经络这些穴,这样你不用刻意去记,这些经穴知识就属于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