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漫漫炎夏,养心健脾正当时

  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其哲学基础,木、火、土、金、水,在内脏对应归肝、心、脾、肺、肾,在四季则对应春、夏、长夏、秋、冬。只有根据季节四时变化,调和好五脏平衡,才能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那么,首先我们来聊聊,博大精深的古人智慧——中医。

  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神农炎帝更是尝尽百草。

  几千年的智慧累积发展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体系,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虽然他们经常臆想那是他们自己头脑风暴出来的。

  然鹅。。。人要活在当下,说这么多还是想说言归正传吧。中医分五季,夏秋之间有个长夏,五脏分管五季,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夏日天热,容易烦躁伤心,食欲不振。

  食用养心健脾的食物,真真是极好的!

  一、夏季养心:火→心(夏天最适宜养心)

  夏天可适当喝胡萝卜汁缓解疲劳

  火对应心,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养心了。

  心最强时间:11:00~13:00

  心最弱时间:21:00~1:00

  强心关键词:养

  ●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此时心力最强;心脏先天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静养心

  善于静养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如何才能做到心静?第一,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第二,多闭目养神。可帮助我们排除心烦杂念。第三,多静坐。因为静则神安,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慢养心

  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一个坏了还有一个。肝脏、肺脏也都有两叶,唯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同时因它昼夜不停地工作,又被视为“人体最累的器官”。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慢养心要讲究不能累心。因为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频率降低,心脏才能得到休息,方利夏季养生。

  低温养心

  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生要躲避高温,减少活动强度。

  二、夏季健脾: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

  中医认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吸收营养。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醒脾法

  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拌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也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还可用香菜125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之功。

  护脾法

  选用各种养生粥护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煮食,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药50克、茯苓2-4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脾喜燥恶湿,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所以最脆弱的部位是脾,脾脏最怕湿邪来犯,养脾可以多吃些豆类,适宜在夏天吃绿豆、白扁豆、荷兰豆、红豆、豌豆等豆类,此外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莲子心、乌梅等,可以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然而,看穿一切的我发现,以上很多食材是需要熬煮的,在炎炎夏季,真真是够够的。有没有简单易操作方便快捷的方式呢?继续往下看。。。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