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贴秋膘”要分三秋

  古人每年立夏都会称体重,立秋的时候再称一次,如果体重减轻了,才称这个夏天为苦夏。“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为了补充营养,增加体内脂肪,也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才会提出‘贴秋膘’的说法。”

  而到了现在,许多人也都延续了这样的养生传统。在步入秋季,就已经忙着开始开始进补了。关于这个秋季进补到底应该怎么补,怎样健康的补呢?

  相比“贴秋膘”,根据初秋(农历7月)、仲秋(农历8月)、季秋(农历9月)不同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补更为重要。

  初秋:健脾利湿

  初秋我们常称为“秋老虎”,此时阳光依旧充足,也会稍有燥热,但是早晚温差正在逐渐加大。这个时候一定要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尤其脾虚胃寒的人群更要谨慎。此外,初秋气候还比较湿润,不会像仲秋、季秋时那么干燥,所以这个阶段要注意利湿健脾,可以适量选用莲子、红豆、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仲秋:滋阴润燥

  到了仲秋,草木逐渐枯黄,天气转凉。尤其在北方,空气的湿度开始减少,变得干燥,让人出现口干、鼻干、舌干甚至便秘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润燥,可以吃些秋藕。“秋藕脆的适合凉拌,面的可以煲汤、炖菜”。此外,蜂蜜雪梨也是秋季的绝佳选择。

  季秋:增加营养

  步入季秋后,天气非常凉,此时需增加营养和热量,提高免疫力,同时少吃寒凉的食物。这里有几个非常实用的小妙方。比如,百合煮粥、枇杷干泡水都是美味又健康。自己制作桑葚膏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取干桑葚适量,加入少许冰糖、蜂蜜,加水熬制黏稠状,放凉后置于冰箱保存,可直接食用也可加水食用。”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