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是一个大沙漏,只是每个人沙漏的大小不同,流失的快慢不同。但每个人都希望时间能够在自己身上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因此有很多女性朋友钟爱使用名贵的护肤产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外表依旧年轻,可身体的机能却慢慢地在老化。“如何能够留住时间”?这道题目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答案。而现在这道题目,在瑞来春堂的张小如教授口中,我们已经可以知道答案了。
张小如教授从1987年开始读抗衰老进行研究,无论从外表还是谈吐,都难以看出她已有七十多的高龄。从她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出她本人,在她的抗衰老研究工作中,受益匪浅。
什么是衰老?
对于衰老的意义,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看法,张小如教授给我们归纳了较全面的定义:衰老就是指生物体在其生命的后期阶段所进行的全身性、多方面的、十分复杂的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
张小如教授告诉我们,从生殖系统成熟开始,衰老便伴随着我们。现代医学对衰老原因的认识认为其与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细胞的寿命有限、蛋白质的老化、内分泌系统功能减退、微循环障碍、荷尔蒙的缺失等均有关系。
何谓抗衰老?
延缓衰老,甚至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追求与向往。张小如教授说,抗衰老实际上就是衰老的一个反义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衰老是不可抗的,我们所指的抗衰老只能是推迟衰老,或者是延缓衰老,即通过各种努力衰老的进程。
张小如教授指出,抗衰老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延年益寿。我们现在所说的抗衰老和古代的延寿有所不同,比如躺在床上苟延残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没有生命质量,我们想要的是既能延长寿命,又有生命活力,活的更好更精彩。
中医抗衰老之对策
张小如教授在长期的实践中将中医抗衰老对策归纳为七个“三字经”:勤运动,多动脑,畅神志,慎起居,节饮食,适环境,辅药物。而今天我们先来解读一下,勤运动、多动脑这两点。
1
勤运动
勤运动要做到“有恒、有序、有度”。所谓有恒,就是要经常运动,有序就是要循序渐进,有度即要适度。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人体保持健康、不断更新的基本条件。劳动、运动也是保持人体代谢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俗语说得好,用进废退,人到了老年更要坚持各方面的运动、劳动或者体育锻炼,有个好的身体老年人才能更好的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
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指出“身体常小劳,则百达和畅,气血常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说明适当的劳动能调节精神,能消除疲劳,能使经脉通畅,使气血运行,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但应注意勿过劳,因过劳会损伤元气和气血,进而出现筋骨疲竭,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掌握度。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张小如教授首推步行,她说步行是老年人最好的运动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张小如教授给出了有力的证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便已经指出,走路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从人类的进化历程来看,人的身体结构是一种步行进化的结果,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结构都适合于步行。
另外,从世界各地名人的实践来看也能得出这个答案,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脏学的的奠基人、著名的心脏学家、美国几任总统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第一个提出,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他自己也身先士卒,到了八十多岁也一直坚持步行,;我国著名的雷洁琼教授,95岁还坚持每天步行,台湾陈立夫先生百岁仍坚持步行;我们福建省有名的原地下工作者苏华大姐,九十多岁时,她每天最主要的运动就是步行。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各个范例都体现了步行的确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其既便捷,又不花钱,且可以达到维护身体的目的。
张小如教授同时也告诉我们,除了步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也很适合老年人,如游泳、跳舞、打球、打太极拳等,老年人可以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张小如教授特别指出,具有祖国特色的太极拳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平衡调节能力,经常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人骨折的发生率可以下降50%。
适度的运动可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那么,什么样才算适度呢?张小如教授提醒大家在锻炼前最好先做个心电图检查,在没有严重心脏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适度锻炼,锻炼时心率+年龄小于170或180为合适强度,最好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为好。
2
多动脑
张小如教授说“多动脑”掌握的要点是“勤动脑,科学多元的动脑”。要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延长寿命,首先要保持大脑的健康,因为大脑是身体的统帅。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退化,所以应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延缓大脑的衰老,而延缓大脑衰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用脑,科学多元的动脑。
大脑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用进废退。有研究证实,勤动脑的人的脑血管大部分处于舒张状态,可以给脑细胞提供较充足的养分,反之,不爱用脑的人的脑细胞代谢会降低,血管狭小,脑细胞的营养状况就差,脑细胞容易萎缩,大脑容易退化。张小如教授举例说,有些退休的老同志在职的时候精神状态良好,一离开工作岗位无所事事,身体状况便一落千丈,这都是由于突然停止用脑所致。
勤用脑就是对大脑进行锻炼,是延缓大脑衰老、提高大脑功能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老年人要记住,勤用脑还要讲究科学,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地用脑。所谓合理的用脑就是每次用脑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一次最好控制在30—45分钟之内,中间可以穿插一些别的活动,如种种花,养养鱼,或听听音乐等,要做到劳逸结合。
老年人尽管大脑在衰退,但是只要勤用脑,科学多元的用脑,仍旧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如达尔文60多岁了还写出了《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这本巨著,爱迪生81岁的时候还完成了1033项的发明,孙思邈于100岁高龄时撰成了《千金翼方》,袁隆平院士80多岁了仍然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自己的水稻研究,实现对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