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上厕所,选蹲坑还是坐便?答案来了!

  外出逛街、游玩需要用到公共厕所时,经常会碰到一个选择题:蹲便还是坐便?甚至家里装修时,也会因为这个问题犹豫良久。

  那么蹲便、坐便这两个选项,究竟该怎样做出选择呢?肠胃病专家一一给出了答案!

  1.蹲便

  优势:更易排便

  蹲便更易排便,这主要在于我们人体内有一块被称为“耻骨直肠肌”的肌肉。说起来有点复杂,因为这属于人体解剖学:“耻骨直肠肌”从一侧耻骨出发,在直肠后面绕一圈,再回到另一侧耻骨,形成一个环,正好把直肠钩拉住,使直肠形成一个尖端向前的角度,称为“肛管直肠角”,简称“肛直角”。一般坐姿的肛直角大约是80°~90°,而蹲姿时肛直角可以达到100°左右。

  所以理论上来说,肛直角越大,排便时所费的力气较小,所以蹲便更为顺畅。此外,人在下蹲时,腹部的压力比坐着时要大,这样做能够减少腹部用力,对排便顺畅也有帮助。

  缺点:增加腿部压力

  这是因为蹲便时腹压增大,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老年人体力较弱,蹲久了,如果快速站起来,也容易诱发改变体位所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从而会发生头晕眼花、摔倒等意外事件。

  2.坐便

  优势:减轻腿部压力

  尽管理论上蹲便更易排便,但并不意味着坐便就不好。坐便的优势是,相对来说确实更舒服,对腿部的压力较小,时间长了也不会出现腿部发麻等情况。

  缺点:容易增加排便时间

  同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人在坐便器上看书看报,延长了如厕时间,从这个角度出发,增加痔疮发病率也不是不可能。相对于蹲姿,坐便腹部朝下重力作用不明显,排空时间更长,腹部用力更多,也更加耗时。

  3.结论

  蹲便、坐便这两种排便姿势,各有优缺点,很难讲哪种姿势更为健康。选择时更多的是从个人习惯的角度出发。

  年轻人,特别是排便不畅的年轻人,可以选择蹲便,更有助于排便,同时也能缩短如厕时间;

  年纪较大的人,特别是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优先选择坐便,可以减少排便腹腔压力,降低诱发心血管病的几率。

  如厕小贴士

  少吃辛辣

  有便秘的人,平时要避免吃太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姜、葱、蒜、肉桂等热性调味品。

  每天吃30克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肠道有益菌的“美食”,能促进有益菌生长壮大,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帮助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健康。蔬菜、水果、薯类、菌藻类、大豆类、全谷类是膳食纤维主要且丰富的食物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天吃30克膳食纤维,如每日吃100克粗粮加200克细粮,只能得到约6克纤维,500克蔬菜约10克纤维,250克水果约5克纤维,再加上一两大豆或其制品大概7克,加起来大概28克。当然膳食纤维也不是多多益善,努力朝着30克的目标努力就可。

  喝水要足够

  摄入充足的水分才能够使得肠腔内保持有足够的水分软化大便,而便秘的人往往是粪便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变得干硬难以排出。

  对于正常男性而言,每天至少要喝进1700ml的水,女性至少1500ml,大概8杯左右。对于便秘患者而言更要增加水分的摄入,而且最好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杯25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既可以润滑肠道内容物,也可以刺激大肠的蠕动,促进顺利排便。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