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误针解救穴!知其所以然者无惧也

  本文论述了临床针刺中发生偏差现象的解救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欢迎大家收藏转载学习~

  对于医学生来说,很多知识不是有用才去学,而是学了都有用。

  一:神阙穴:

  误针时发生睾丸剧疼,可急刺命门穴以救之,下针时针尖微向上,捻到不可再进为止,卧针约一分钟左右,然后轻摇针柄约十秒钟,将针提至皮下,向左右个斜刺五分,微微捻动,待睾丸不疼再出针。

  二:横骨穴:

  误针有时会发生尿闭,急针涌泉穴以救之,刺入五分深,卧针半分钟,然后用手捻动一分钟,待患者有尿意时出针。

  三:水分穴:

  误针有时会发生肿胀,宜针刺肓俞穴和天枢穴以救之,应在患者呼气时进针,刺约一寸五分深相间的捻转与卧针,没捻转半分钟提出六分,卧针片刻再捻,以肿消为度,又:水分穴误针时,还可能出水不止,可用真血竭末敷在水分穴上,没有真血竭时,可用中国槐花末代替。

  四:气冲穴:

  误针有时会发生疝气坠胀,急刺丰隆穴救之,针入一寸用旋捻法,先用拇指向内捻转,半分钟后提出五分,再向外捻动约半分钟再行刺五分,旋即出针。并嘱咐患者静卧一会,疝气坠胀即止。

  五:血海穴:

  针刺过深时易发生晕厥,宜急将针提出少许,并另针足三里以救之,针入五到八分深,入针后先左捻行振针法,立即出针患者当可醒,血海穴留针时间过长,患者可能会发生周身震颤,可将针提出少许,急针对侧曲池穴,同时按压小海穴即止。

  六:箕门穴:

  误针有时会发生足部运动不自如或大便秘结,宜针刺腹哀穴以救之,刺入一寸五分,卧针半分钟,然后向左捻动九次,向右捻动六次,即出针。

  七:灵台穴:

  误针有时会发生手足不调,针刺委中穴以救之,针刺一寸向外侧捻转,并上下提插七次出针,即可恢复正常。

  八:承灵穴:

  误针会发生晕厥,不省人事,急刺肾腧穴以救之,针入一寸五分深,急退皮下再进如前,又急退之,进时向左捻转,退时向右捻转,进退约七八次,即可醒。

  九:颅息穴:

  误针时则耳痛耳鸣,急针阳池穴以救之,针入三分向内侧捻转,约十秒后出针。

  十:角孙穴:

  误针会出现脑充血,而发生晕厥,宜急刺三阳络穴以救之,宜浅刺比宜超过五分,并针尖斜向下,待达相当深度后,略摇针柄即出针即愈。

  十一:承泣穴:

  误针宜针刺内庭穴,刺入三分用指弹动针数次,捻动数次即可,若出现目定不动时,用小艾柱灸听宫穴一柱即可。

  十二:哑门穴:

  误针出现喑哑,或晕厥如死,宜速刺人中二分,上下提插捻动,复摇动针柄,轻者可恢复,若深及延髓则不可救。又此穴虽浅刺,刺后也不可重击针孔处,否则也可致命。入患者觉得有麻电感即是刺到延髓,硬立即停止进针,慢慢提针至皮下。

  十三:脑户穴:

  误针则头痛,急刺百会穴以救之,针时须斜下针,并依次向四下轻捣,并用指甲在针柄上频频刮之,即可。

  十四:络却穴:

  误针时则喑哑,宜急刺至阴穴以救之,针入一分用旋捻法,不停向左右转动,约半分钟之久,略卧针即出则言语可恢复。

  十五:囟会穴:

  误刺则人立即晕倒,宜急刺风门穴以救之,用捻术不停向左捻转,在捻入八分后,将针上下提插约五分钟,左右各卧针半分钟,迅速出针即醒。

  十六:神庭穴:

  误针则人发狂,宜急刺脊中穴以救之,针刺入四分,针时先直刺,待入四分深后用旋捻法先向左捻转十秒钟,再向右捻转,捻毕再上下提插数次出针,狂乱可止。

  十七:玉枕穴:

  误刺则易生黄水疮,可针风池穴和委中穴以救之,入针时应不停向右捻动,并上下提插约五分钟之久,始出针则黄水疮渐愈。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