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是指胎儿娩出前,位置不正而言。产前检查发现胎儿位置在臀位、横位、斜位的,均属胎位不正。此时孕妇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在产前例行检查时发现。由于胎位不正是造成难产的重要原因,严重时危及母婴生命,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胎位不正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气血虚弱,胎气不足,中阳不振,以致胎位不正。实证则为气滞血瘀,胞宫内血循不畅,胎位辗转不定。
治疗胎位不正的方法,除服用中药外,还可辅以进行手法外倒转术和按揉、艾灸至阴穴。进行外倒转术的条件必须是孕32周以上,腹壁松弛,无流产、早产、剖腹产史,无高血压体征,羊水量适当,子宫无收缩、胎心音良好,胎位清楚,方可施行。
【按摩疗法】
(1)外转倒术
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先清楚胎位、胎心音,然后用两手分别握持两极,将胎头向下推,臀向上推,推的方向,以保持胎头俯屈姿态为原则,操作要轻巧,若在操作过程中有疼痛,应立即停止,操作后胎心音有改变在5分钟内未恢复正常,应立即转为原位。
(2)取仰卧位,用拇指按揉至阴穴2分钟,每日4次,揉后艾灸15分钟。
(3)取仰卧位,用两手掌同时抚摩腹两侧,手法宜轻,每次5~10分钟。
【艾灸疗法】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肾经脉气始接之处,刺激至阴能激发膀胱经经气,调整肾经经气,使阴阳平衡,又可沿肾经循行传递所受信息至腹部胞宫,维系和调达胞宫气血,从而纠正胎位。现代医学也证明灸至阴穴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增强胎位的活动,有助于胎位的自转而达到纠正胎位的目的。
治疗时让孕妇取仰卧位,屈膝,因为此时是腹壁最放松的时候。施治者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孕妇两侧足小趾外侧约1寸(以一韭菜页宽度左右)至阴穴处施灸,以孕妇觉足小趾外侧温热但不灼痛为度。每次15~20分钟,每天施灸1~2次,胎位转正即停止。此方法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一般来说,应在孕6个月以后进行,因为6个月以前的胎位不正可能会自行转回去。另外如有脐带绕颈、羊水少、腹壁过紧等情况,则胎位也不易纠正。
此外对于产妇尿潴留,也可以用针刺配合艾箱灸,效果同样不错。产妇同样取仰卧位,在针刺小腿三阴交穴、阳陵泉穴的同时,用艾箱灸少腹部3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灸完取针。因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有利水、祛湿之功效。三阴交属足三阴经(足太阳脾、足厥阴肝经、足少阴)交会穴,有调理肝、脾、肾之功用。两者并用,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