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春季养生||3月养生锦囊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三月:24节气:惊蛰春分

  【天气特点】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而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养生原则】

  春夏养阳、春养肝。

  【起居】

  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饮食宜忌】

  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三月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疾病威胁】

  春季是咽喉炎、流感、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水痘、腮腺炎也颇为多发。

  传统中医艾灸有句俗话:初春艾灸好处多,胜过参汤和虫草。

  初春艾灸气海、曲池等穴位可助阳气生发,预防眼部疾病。

  四肢无力、经常抽筋,不妨艾灸“太冲穴”的方法来补肝气,“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