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肝脏性情憨厚,天天只知道干活,不知道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怎么累,都不会叫苦叫累,所以人们经常忽略它的健康。

  肝脏的自我修复功能很强大,曾经有一位母亲为了挽救自已的女儿,把自已1/4的肝脏捐给了女儿。肝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即使切掉一半,也会长出来。

  西医认为,肝脏是代谢的脏器,就像人体的化工厂,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与代谢,转化人体大部分的有毒物质及新陈代谢,所以它也是最容易被污染的部门。但在中医里,肝脏是一个部位,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

  1、肝主疏泄,就是让你畅达,如人体生气了,肝气郁结,影响脾胃的运化,就会导致消化功能差。

  2、肝主藏血,肝脏除藏血外,还需要调动全身的气血运行,负责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候,肝脏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生理期前,肝脏把血液分配到血海,这个时候肝脏血液变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一、肝与情绪的关系

  中医讲,肝主怒,怒伤肝,肝血太重,肝火旺易造成头晕、头痛。中医讲人卧血归肝,肝藏血,充足的睡眠能养血的同时又能让肝得到疏泄,长期的睡眠不足会让肝火越来越旺,表现为爱发脾气,情绪暴躁,所以人想养肝,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藏血,血舍魂”,“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因此肝参与精神神志活动。

  二、肝与眼睛的关系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眼睛是肝脏的“窗户”。眼睛经常发花,干涩、看不清东西,除视力下除外,也很有可能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主筋,其华在爪。

  眼睛赖于肝的泪从眼出,故肝在液为泪。肝主筋,其华在爪,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均与肝密切相关。

  三、肝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四、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五、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须要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的所谓“水不涵木”的症状;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六、肝与肺的关系

  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养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两胁。

  护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两胁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养肝护肝,增强肝的功能和降血压的作用。

  哪些食物最养肝?

  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