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穴位贴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其特点,属于中医虚寒痢的范畴。由于本病病程缓慢,缠绵难愈且常反复发作,给患者治疗和用药带来诸多不便,几年来笔者采用穴位贴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数十例,均获满意疗效。

  药物:巴豆3粒(去皮),绿豆7粒,胡椒10粒,红枣1枚(去核),番木鳖3个,母丁香24粒,黄酒少许。

  制法:诸药混合,捣融如膏。

  选穴:神阙、脾俞、天枢。

  用法:取药膏二分之一,分贴于三穴位上,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一日一换,7日为一疗程,一般需贴2?3个疗程即可痊愈。

  注意事项

  1.若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有发热者不宜贴用。

  2.贴药前用肥皂水擦洗局部,贴药后若皮肤起泡,对治疗本病仍有较好效果,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56岁,教师,患溃疡性结肠炎两年余。来诊时症见:下痢稀薄,带有白冻,时而赤白相加,日3?4次,食欲不振,食后脘闷,面色萎黄,精神倦怠,短气懒言,四肢不温,腰酸怕冷,腹中隐痛,喜暖喜按,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大便常规,呈粘液便,镜检:脓球++,潜血+,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浅表溃疡,表面附着粘液性渗出物。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认为是寒湿久羁,损伤中阳,脾失健运之故;予以上药贴于神阙、脾俞、天枢,一日换一次,十四日而愈。再做结肠镜检査,可见结肠粘膜表面红润,无充血、水肿及渗液,黏膜下血管呈树枝状排列,表明病情已痊愈,随访一年,病情未见复发。

  按: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肾关系极为密切,脾为后天之本,生气血之脏,脾虚中寒,健运失职,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为本病。肾为元气之根,主闭藏司二便,久泻久痢无不伤肾,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火不生土,失于蒸化而致大便失调。所选俞穴神阙,温暖下元而消寒积;脾俞调补中气,以资生化源,大肠募穴天枢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膏药首选辛热之巴豆以荡涤胃肠沉寒痼冷,宿食积滞;伍以红枣、绿豆健脾益气并缓和巴豆之毒性;胡椒温中行气,除寒湿,止寒泻;母丁香温肾暖脾,壮阳散寒;番木鳖消肿生肌,化毒止痛;加入黄酒少许引药直达病处,以助药力。诸药合用,贴于俞穴,共奏温阳散寒,健脾益肾,化湿止泻之功。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