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名医冉品珍,从医50余年,治学严谨,对中医理法方药造诣颇深,擅治内科杂病,尤以脾胃病见长,善用古方,处方药少量轻,往往收四两拨千斤之效!今天分享冉老治疗失音的妙方,且看且收好哟!
人之声音,即阴中之生气所出,也就是说,气根于肾而出于肺,故失音症状不但与肺肾有关,更有寒热之不同。除一般感冒风寒和风热郁闭肺气最易失音以外,更有寒中少阴及过用寒凉药与阴柔药,冒蔽肾中之阳气生发,亦多失音。医者应严格掌握病因和辨证用药,免致失音症状发生,形成终身不治。 一、风寒失音 主症:声嘶甚至失音,头疼身痛,微恶风寒,鼻塞清涕,微咳,咳声重浊,吐清涎。苔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杏苏散 杏叶10g,苏叶10g,半夏15g,陈皮10g,枳壳10g,桔梗10g,茯苓15g,生姜10g,大枣4枚,甘草3g。 二、风热失音 主症:咳声嘶哑,喷嚏清涕,多泪,口微渴。舌尖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翘荷汤 连翘10g,薄荷3g,桔梗10g,黑栀皮6g,生绿豆30g,生甘草3g。 三、寒中少阴失音 主症:声嗄,外无表证,内无里证。苔白,脉沉缓或迟。 治法:温阳散寒,轻则甘草干姜汤,中用半夏散及汤,重用四逆汤。 方药: 1.甘草干姜汤 甘草6g,干姜15g。 加减法:或改干姜为炮姜,变辛为苦。 2.半夏散及汤 半夏15g,桂枝10g,甘草3g。 3.四逆汤(《伤寒论》) 附片15g(久煎),干姜10g,甘草3g。 四、热闭少阴失音 本型失音是指一切温病后期,阴伤过极,生气绝根,又及虚劳后期,肺肾气竭发为失音者。 主症:声哑,口渴饮凉,潮热盗汗,身体瘦削,便结溺赤。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炙甘草10g,麦冬15g,阿胶6g(烊冲),火麻仁10g,白芍10g,生地黄15g。 加减法:口渴者,加天花粉10g;咳嗽者,加枇杷叶10g;汗多者,加浮小麦30g,牡蛎30g;便结者,加肉苁蓉30g,淡菜30g;火旺刑金者,加天冬15g,玄参30g;失眠者,加鸡子黄1枚,枣仁15g;骨蒸者,加地骨皮30g,白薇10g。 【按】 失音除虚劳、温病外,本属小病,虽兼咽喉微痛,用药宜轻,以疏风散寒,祛风清热即可,不能一见失音,就消炎清热,或苦寒泻火,或养阴润燥等。因初起邪尚在表,一开即解;如果过用清凉阴柔药物,引邪深入,邪随药物深入内闭,反使声音久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