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这样睡觉,让你多活20年!

  即使一晚睡眠不足,也会对人产生严重危害。

  长期危害

  中风危险增4倍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研究发现,与每晚睡眠7~8小时的人群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中老年人发生中风的危险高4倍。

  肥胖症危险陡增

  《美国人类生物学杂志》载文指出,多项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会改变常规食欲,导致过量饮食,进而增加肥胖症危险。

  增加某些癌症危险

  一项对1240名接受肠镜检查的参试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患者发生肠道息肉(肠癌前期)危险增加50%。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缺觉还会增加乳腺癌危险。

  糖尿病危险上升

  美国疾控中心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2012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少会降低胰岛素敏感,增加糖尿病危险。

  心脏病危险增加

  《哈佛健康通讯》刊登一项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和心脏病发作关联极大。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危险分别增加48%和15%。

  精子数量减少

  2013年《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缺觉会导致精子浓度降低29%。

  早亡危险增大

  《睡眠》杂志刊登一项涉及1741名男女参试者的为期10~14年的研究发现,男性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会明显导致死亡率升高。

  睡多久最好

  高血压患者: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

  老年人:可适当减少至6--7个小时

  心脑血管患者:中午小睡30--60分钟,可以减少脑出血发生的几率

  一般人:每天最好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

  子时睡觉最养阴

  子时:就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

  《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

  中医认为,子时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是最好的时候。

  冬季早睡晚起最养生

  冬季阳气内藏,要早睡晚起,最好是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有助于养藏身体阳气。

  按摩这些穴位可助眠

  方法一:揉捻耳垂

  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方法二:梳头法

  用指叩法,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4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为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3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5分钟。也可用梳子,方法同前。

  方法三:睡前搓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可于每晚临睡前按摩涌泉穴。

  方法四:按压心包经

  循着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痛点再重点按压,每日1~2次。

  方法五:点揉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具体做法:每日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左右手各重复30次。

  让你睡得更好的小秘诀

  1调整入睡朝向

  按地球磁力线、磁场的分布,建议按脚朝南、头朝北的方向入睡,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高度合适的枕头

  高15~20厘米的枕头最合适。

  3卧室内最佳温度为18~22摄氏度

  人体在这个温度内感觉最舒适,容易入睡。

  4不要亮着灯睡觉

  人睡着时,眼睛虽然闭着,但仍能感觉光亮。对着光亮而睡,容易使人心神不安,难以入睡,而且对眼睛也不好。

  5睡觉不要蒙头而睡

  老人一般比较怕冷,所以有的老人喜欢蒙头而睡。这样,因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而又缺乏必要的氧气补充,对身体极为不利。

  6睡前不要玩电子设备

  睡前用手机、电脑看视频、打游戏都会让人不知不觉地就玩过预定的时间点,导致晚睡。玩得太过兴奋还会影响入睡的速度,因此尽量排除这些因素吧!

  7睡前不喝饮料

  睡前三个小时内尽量避免饮用含有酒精、咖啡因的饮料,这些成分会让人容易睡不着。

  8卧室内不要摆放鲜花

  鲜花的香味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睡眠。

  9卧室窗帘选用厚实的面料可以遮光隔音。

  10安静的环境

  在卧室中尽量不要摆放复杂的电器设备。如果家人经常入睡困难,还要在选择闹钟、空调等时注意静音功能。

  11睡前做简单的运动

  睡前1到2小时,做做瑜伽等缓慢、运动量不太大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睡眠品质。

  需要您格外注意的是,睡前不要进行太激烈的运动,否则越运动越精神,反而会导致失眠。

  12睡前忌情绪激动

  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使情绪平稳。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