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也成为华夏子孙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可是,你知道吗?
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犯下了四宗罪
我们都知道,教师职业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辛勤的园丁们在繁重而辛劳的教学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身体健康备受疾病的困扰。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高强度的工作给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她们说话时间多、站立时间多、伏案时间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职业病。
他们不约而同对自己的身体犯下了四宗罪:咽炎、静脉曲张、颈腰椎病和神经衰弱。
咽炎
症状:经常感到咽喉干燥、灼热,又疼又痒,说话声音非常沙哑,有的甚至出现短暂失声。清晨还会咳出粘稠痰块,经常有短促而频繁的咳嗽,早上最剧烈。
分析:慢性咽炎常常是急性咽炎未能彻底治愈后的慢性病变,也可能是全身疾病在咽部的集中体现。中医认为属“虚火喉痹”的范畴,多因肺脾气虚,阴虚肺燥,无法濡润咽喉,咽部气机不利,脉络瘀阻所致。
治宜滋阴润燥、活血化瘀。灸法刺激特定穴位,可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清肺热、利咽喉、活血化瘀,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病灶消退。
灸疗穴位:孔最、天突、合谷、大椎穴
静脉曲张
症状:教师长时间站着立,下肢静脉中的血液长时间不能向心脏回流,都积在腿和脚的静脉里,腿脚肿胀,还会出现像蚯蚓一样的青筋,严重的人腿还会变黑,出现湿疹、溃疡,慢慢连站都站不住了,只能手术。
分析:中医认为静脉曲张为经脉不通畅,气血运行受阻,长期瘀滞所致。灸法有温热助阳、激发经气的作用,可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加速流通,使周围淤积的气血得以消散,增加了周围的营养,促进了组织再生。热效应能改善微循环,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促进代谢物的吸收。激发人体的正气恢复,迫邪外出,继而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从而治愈疾病。
灸疗穴位: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穴。静脉曲张可经常敲打、疏通腿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颈腰椎病
症状:备课、批改作业,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姿势持续固定不变,容易犯肩颈痛。长时间持续的疼痛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仅如此,少数严重的人还会患上颈椎病,压迫脊髓,损伤神经。
分析:中医认为该病属“项痹”。多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筋骨劳伤、气血瘀滞或痰瘀阻络。病变组织在骨,肾主骨,肾虚不能濡养骨髓,气滞血瘀所致。
治宜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药灸通过热疗之法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拔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得力。灸法有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温通气血、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之功效,以“通”为主,能舒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流量,以达消瘀散结之功效。灸法治疗经络不通的痹证有长足的疗效。
灸疗穴位:阿是穴、肾俞。
神经衰弱
症状:教师工作时间长、用脑过度、平时又不太注重膳食搭配,吃饭没个准,缺乏体育锻炼,再加上现在升学竞争激烈,教师因工作压力加重而导致巨大的精神负担,易引发与情绪不稳相关的脑血管疾病,出现头晕、失眠、早醒等症状。正常人在睡醒后会有轻松感,但许多教师普遍感到困乏,严重的还会脾气暴躁,长期的情绪紧张,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现在,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症不仅“缠”上老教师,连一些青年教师都不放过。
应对:神经衰弱应以心理疏导为主,进行自我调节,同时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对于动脉硬化,可以调节饮食与生活规律。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高糖食物,如动物内脏等。平时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灸疗穴位和方法:百会、足三里、涌泉。患者取适当的体位,采用早晨灸百会穴(阴虚阳亢者不宜用),晚上临睡前灸足三里、涌泉穴的方法,用温和灸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