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安静下来,让内心平静下来,是让人的身心能得到休息。人的心神和身体是需要休息和调整,人们常说的闭目养神,是通过闭目以不见事物,来与外界稍作切割,来达到养神的目的,身体的休息更不用说了。以前这往往都是对成年人提出的建议,因为成年人容易的心不静、神易乱。
过去曾较长的时间,对孩子的良好评价叫少年老成,这固然不一定都对,但仍有其可取之处。而现在我们却经常见到孩子没完没了的兴奋,身心不能很好的安静和休息,最终影响健康。
在日常的门诊中,我们常看到不少孩子一直很兴奋,安静不下来。不停的动,喋喋不休的说话,一刻都静不下来。有的甚至属于“话痨”,吃饭在说话,见到人在说话,读书在说话,看电视在说话,没人时自言自语。而有的家长已经习惯了孩子的行为,无所谓孩子喧闹。这样不仅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不利的。
细观这些孩子往往都是长得瘦瘦的,舌头红红的。胃口不是很好,睡眠不好,生病时容易发热。有的甚至会惊厥。我常和家长说,孩子安静一下,不安静,神不安,就没法长好。有的家长甚为诧异。
为什么兴奋会导致消化不良?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一直很兴奋,属于心火亢盛,心神不宁,大都气血会停留在人体的上部,而人体中焦的脾胃就没有足够的气血帮助工作,导致营养的吸收消化不良,所以没法长好,而心神亢奋,肾水难以涵养,容易出现心肾不交证,导致睡眠不好。
兴奋不等于运动
兴奋不等于运动,运动是有计划的让身体动起来,达到健身的目的。而兴奋是一种只在满足精神需要的亢奋,身体却要付出代价。
孩子过度兴奋,究其原因除了有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外,后天的因素中,除了有的外界的声色犬马的影响外,有的是开始由于家长的鼓励,默许所致。
因此建议家长应当在一天中有计划、有目的、让孩子安静一段时间,让他养养神。这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帮助。
有计划地让孩子安静
安静,不是沉默枯燥,也不是给孩子规矩,强迫孩子安静,而是让孩子身心宁静下来。
日常如何做呢?
特别对于脾虚体质弱的孩子,父母应该多带他到大自然中玩耍,少带孩子去商场、游乐园玩。少让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多让孩子玩泥巴、沙子,多陪孩子看看书。
我们陪伴孩子时,也要静心,暂时把各种琐事烦心事放下来,专心陪孩子做点手工、拼图、搭积木、画画等等,都会让孩子身心得到宁静修养。不要把电视机的声音当作家里的背景声音,陪伴孩子时,尽量关掉电视,给孩子创造宁静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