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用药经验吧!一根据糖尿病的不同阶段
糖尿病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郁、热、虚、损阶段:
1)糖尿病早中期多处于郁热阶段,以实证为主,虚证不甚,火热偏盛,表现为火热内盛之象,故治疗应以清泄火热为主,黄连用量宜大,一般30~45克。对于血糖极高甚至出现糖尿病酮症的情况,黄连用量可达60或90克,甚者120克,方能迅速消解火势,缓解危急。
2)糖尿病中晚期多处于虚、损阶段,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火热不甚,黄连用量不宜大,一般15克左右即可。而阳虚征象明显者,黄连可不用,或配伍辛热之品,如干姜、吴茱萸、肉桂等,去其苦寒之性而取其降糖之用。
3)无论早中期或晚期,血糖控制达标后,痰热、火毒等病理基础基本已清除,故以小剂量长期缓慢调理足矣,此时一般改汤剂为丸、散剂,黄连平均每日用量3~6克,意在长期维持治疗。
二糖尿病杂病黄连用量不同
黄连用途颇广,除用于降血糖外,亦常用治胃肠功能紊乱、失眠等糖尿病并发症:
调理胃肠一般用3~6克;
若治疗糖尿病汗证,一般用9~12克;
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一般用3~9克。
因此,黄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剂量主要取决于黄连所主治病证,用于降血糖,剂量须大,治疗杂病,小剂量足矣。
三脏腑热经络寒仍可重用黄连
临床中,不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表现为口干、口苦而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疼痛等寒热并存之证,属于脏腑热经络寒。对于此种情况,黄连等苦寒清热药与制川草乌等温经通络药同用并不相悖。实际应用中,两类药物各司其职,清热与温通互不干扰。因此,如寒凝经络,甚则寒入骨髓,若存在脏腑内热,仍可用黄连。
黄连性味苦寒,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有“苦寒败胃”之虞,且其口感甚苦,不少患者难以坚持服用。这些也是影响黄连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通过配伍、服法、煎煮等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黄连的临床应用问题。
四应用黄连的技术问题
1)巧妙配伍,去性取用。
为避免黄连苦寒伤胃之虞,可配伍一些辛温的药物,如干姜、生姜、吴茱萸、肉桂等。一方面,以辛温佐制苦寒,是谓去其性而取其用;另一方面,辛温与苦寒并用,是辛开苦降之意,对于开畅气机,燮理中焦尤为合宜。因姜擅走胃经,故临床尤其常用干姜或生姜与黄连配伍。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黄连与干姜的常用比例为6:1,黄连与生姜的常用比例为4:1,脾胃虚弱的患者可增加生姜或干姜的用量,使黄连与姜比例达到2:1甚则1:1。
2)服法讲究,少量多次。
服药方法也是保证大剂量黄连用药安全的重要技术。一次服用大剂量黄连,尤其是黄连用量超过60克,一般采取一剂药分4~6次饭后少量频服的方法服药,这样平均单次服用黄连的剂量相对较小,从而避免了因一次性服用大剂量黄连可能造成的急性毒性反应。同时,少量频服,也保证了一定的血药浓度,对于维持药效也有重要作用。对于部分脾胃相对虚弱的患者,少量频服法还可减轻药物对脾胃的刺激。
3)浓缩煎煮,饭后服用。
黄连口感甚苦,为了减低服药难度,一般建议患者将黄连汤药浓缩煎煮至60~100ml,每次服用30~50ml,并尽量保证饭后服用。浓缩药液后,患者每次服药的液体入量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其服药负担,易于被接受。并且饭后服药,有助于缓解汤液口味的苦感,同时对胃粘膜也有一定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