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腹泻的出现,而且要注意合理进行保健,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自我调理方法,合理的进行饮食同时也要注意自我保健事项,有效地进行自我调理,选择专业治疗方案,避免造成情绪失调,导致患者饮食受到影响,而且很多的人出现这样的情况,跟虚弱也有关系。
中医治疗腹泻分清外感和内伤
中医认为,腹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5种,由此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功能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造成腹泻。
感受外邪。多引起急性腹泻,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感染引起的腹泻,中医学认为是感受暑、湿、寒、热等外邪所致,其中以感受湿邪者最多。
饮食所伤。夏秋季节,脾胃运化能力下降,如果再加上饮食无节制,容易积食;有人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有人过食生冷,寒邪伤身;有的吃了腐败不洁食物,都可能发生腹泻。
情志失调。腹泻和情绪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心烦、生气,会造成肝气不舒、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忧思过多的人,脾气不运,也容易发生腹泻;有的人本身脾虚,在生气的时候吃饭,会更伤脾,引起腹泻。
脾胃虚弱。现代医学发现,很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导致腹泻,如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和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中医认为,这些疾病都会伴随劳倦内伤、久病体虚、脾胃肠虚弱,如果胃肠功能减退,就不能受纳水谷,也不能运化精微,反而聚水成湿,积谷为滞,导致清浊不分,形成腹泻。
命门火衰。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往往是腹泻的高发人群,其原因在于,年老体弱者,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肾阳受损;或性生活无度,导致肾气受损,继而影响脾胃,形成腹泻。中医认为,肾主大小便,若肾气不足,门关不严,则常常表现为清晨腹泻,俗称“五更泻”、“鸡鸣泻”。
中医治疗腹泻,强调分清外感和内伤,这和现代医学强调分清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是一致的。外感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当中脾虚最为关键,因此中医对腹泻的防治均强调健脾祛湿,可多吃冬瓜、薏米、山药、莲子等。另外,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清淡、卫生,避免过多食用寒凉的食物,既包括西瓜、梨等寒性食物,也包括冰激凌、凉啤酒等温度较低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