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要降压,这在今天也是常识。可在上世纪中叶,人们(包括医学界)的普遍观点却还是:「动脉硬化后,需要更高的血压让血液通过狭窄的血管,所以高血压是人的重要代偿,不应该干预。」
由于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广大高血压患者没能得到必要的降压治疗,最终成为高血压并发症的受害者,其中包括「带领美国走过经济大萧条和二战,迈入繁荣未来」的当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据记载,罗斯福总统血压升高多年,最高达188/105mmHg,并经常感觉头痛。但他的私人医生却依据当时的医学标准坚持认为「总统没有生病,身体很健康」。
于是,贵为全球最富强国家的最高领袖就这样长期暴露在高血压的荼毒下,并逐渐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腹胀、轻度紫绀、胸部X片示「心影增大」等症状和体征。1944年3月,正在诺曼底登陆计划紧锣密鼓筹备的当口,总统先生终于因「心衰」倒下住院了。
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这是典型的高血压慢性并发症进展过程之一。但当时的医生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罗斯福总统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但他的血压进一步飙升,高达240/130mmHg。
一年后的1945年4月12日,正当罗斯福正襟危坐、由画家描绘水彩肖像时,突发脑溢血,并于当晚死亡,给世人留下一幅《未完成的罗斯福肖像》(见题图)以及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