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四季药膳食疗

  中醫對人體衰老的認識源於《黃帝內經》,記載指出「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不論男女,當踏入中老年齡或五十歲後,發覺自我在青年時代拚搏所帶來身體「機件損壞及功能失調」等問題,例如高血壓病,要長期服用降血壓藥,以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內,主要是為了避免引起其他的併發症。高血壓的產生,中醫認為主要是氣機失調所致,而肝臟具有疏泄及調節氣機的作用,所以護肝對降血壓及調節全身臟腑功能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药膳食疗"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06/92946542-20150624094543786.jpg" />

  藥膳食療與護肝、延緩衰老的關係

  肝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但也是神經反應最遲鈍的器官。許多因素都可導致傷肝,如病毒、細菌、酒精、高脂及辛辣之食物、緊張壓力、情緒失調、濕熱及高溫環境、空氣污染、濫用藥物等,肝臟一旦生病,除了導致抗病能力下降外,還可使生命質素降低,各臟腑功能也因此減退。所以,尋求用什麼方法令自己肝臟無恙、對保健強身,延緩衰老具有重要意義。

  藥膳食療的首要作用是調養身體,並在調治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唐代大醫家孫思邈對「食治」的效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的《備急千金要方》書中「食治篇」指出:「夫為醫者,須先曉疾源,知其所犯,以食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並且提出食療具有「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知志以資血氣」之功效,以此說明藥膳食療在護肝、延緩衰老方面可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藥膳食療還要因時、因地、因人三方面的因素,簡稱「三因」制宜,主要配合氣候、地域及個體,以增加體質,應付各種致病因素,以達到防病養生、對證調治的作用。

  總之,肝臟那麼重要,我們就必需好好保護它,如多喝水、戒?和戒吃含有毒素、含有染色素或刺激性的食物,並且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充足的睡眠等。除此以外,適當地運用藥膳食療,不僅可為人體提供營養,增強正氣(抗病能力,修復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還可以使肝細胞恢復正常或加速細胞更新。漸進的滋養,潤澤了肝臟,功效反映在雙目上,達到明亮傳神的效果。以此養生,既可護肝、又可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編者按:中華醫藥版邀得國際藥膳食療學會合作,逢隔周一(雙周刊)推出《辨證施食》專欄,由本地中醫專家及營養學者執筆,撰寫臨床對證食療專文。

  國際藥膳食療學會的成員來自本地大學中醫藥學院的專家、教授、本地中醫師及營養師,學會致力提倡和推動藥膳食療文化的普及。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