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药膳食疗亚健康

   中医传统理论内涵丰富,对亚健康的防治有着多彩的内容,包括中药治疗、心理治疗、心理养生、心理护理及食疗、针灸、气功、导引等。而中医药膳食疗在亚健康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和显著的特色。

   药膳在祖国历史悠久。商汤时代,宰相伊尹始创汤液疗法。时至今日,药膳疗法这种具有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疗法,已逐渐成为一门重要学科,被医学界及人类保健学者所重视,从而必将得到不断深化发展,形成规模体系。   强调辨证施膳   药膳学既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所以运用药膳必须突出中医理论。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若因内外环境的改变或致病因素的干扰,破坏了平衡,即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有鉴于此,药膳的调配,要依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生理病理和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辨证施膳。如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应用药膳治疗时,要注意气候的特点。春季万物萌发,宜选疏泄清散的药膳;夏季炎热酷暑,宜选解暑生津的药膳;秋季凉爽干燥,宜选滋阴润肺的药膳;冬季天寒地冻,宜选温阳散寒的药膳。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中医临诊治疗疾病,十分重视胃气,常把保胃气作为治病之重要原则。因此,在药膳运用中,如何更好地保护胃气,提高「胃纳脾运」的效率,最大限度地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是药膳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不注意保护胃气,或者损伤了胃气,尽管临床辨证准确,配膳合理,也会因「胃纳脾运」不力,而难以完成散布食物精微于机体的最终目的。   重视保护胃气   在保护胃气方面,中医历来主张顺应四季的寒热温凉进软熟食物,忌食粘硬生凉;主张「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太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药膳在保护胃气方面有着药物治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药食合一,隐药于食,减少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性,使药随食入,发挥预期的治疗作用。关于保养脾胃之气,调治脾胃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如古人常把升阳益胃及温补命门之火,作为提高脾胃功能措施之一。另一常用的调护脾胃的方法,就是在药膳中酌加消导、温中、理气、芳香化浊的药物。还有调理食物的色、香、味型质以刺激食欲,顾及患者的个人嗜好,选择适当的烹调方法。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