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药泡脚可防病保健 生姜泡脚可祛寒

  中医建议,每晚泡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而且在泡脚的时候适当加一点中药,对缓解、预防病情都有好处。

  1、芥末防感冒

  将芥末适量置于温水之中,混匀,泡脚,每天2到3次,每次15到30分钟,能够解表散寒,治疗风寒感冒。如果患上风寒感冒后咳嗽、下肢发冷,可以到中药店买紫苏叶60克,连煮3次,去渣取汁,导入热水中混匀,泡脚,能起到宣肺散寒的作用,有效缓解症状。此外,家家厨房中都有的大葱和生姜也是药浴的良方。将它们煎水后,取药汁放入温水中泡脚,对于治疗初期的风寒感冒比较适合。

中药泡脚</a>可防病保健 生姜泡脚可祛寒"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01/1136591993-2015011311554750.jpg" />

  2、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用生姜水泡脚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桂皮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用它们泡脚,对那些因肾病引起的水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所谓肾源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肾脏功能问题或出现疾病而引起的水肿。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可出现凹陷。

  如果出现了肾源性水肿,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一样: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水倒出,再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4、艾叶温肺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生姜泡脚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与前面提到的相同。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脚。

  还可在用艾草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作为辅助,温肺效果更佳。

  5、红花防冻疮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煮后泡脚,能够预防和改善冻疮。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专家建议,人们在进行药浴的时候最好能按摩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的涌泉穴、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的昆仑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的太溪穴以及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的太冲穴,对于治疗感冒也有好处。

  冬季泡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温煦全身,又可以治病防病,怕冷的女性朋友们,不妨在晚上睡觉前,泡半个小时脚,不断加入热水,使水温保持在较高的温度,才有效果,大家不妨回家试一试吧!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