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麦粒肿如何治疗试试中医方药和针灸

  麦粒肿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针眼,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患者眼睑会出现红肿现象,十分难受。本病多发于青少年。中医认为麦粒肿是阳毒,苦寒清热是正法。那么中医治疗麦粒肿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麦粒肿的特色疗法!

  中医药治疗麦粒肿:

  (1)外治法:外涂玉枢丹或清火眼丸。取药研磨成汁,涂于结肿部位。

  (2)内治法:

  ①风热外侵: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金银花、连翘15克、桔梗12克、薄荷6克(后煎)、淡竹叶10克、甘草6克、防风,O克、天花粉12克、牛蒡子10克、芦根10克。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

  ②热毒壅盛: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治法:泻火解毒。

  方药:穿山甲12克、栀子10克、连翘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天花粉12克、皂角刺12.克、归尾12克,甘草6克、赤芍12克、金银花各15克、大黄5克、芒硝10克。

  中成药:连翘败毒丸或牛黄解毒丸。

  [预防与调养]

  本病局部切忌挤压,以免炎症扩散,甚至造成海绵窦栓塞,危及生命。

  针灸如何治疗麦粒肿:

  1.外感风热型:麦粒肿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取穴:攒竹,鱼腰,太阳,丝竹空,行间。恶寒发热加外关;头痛加风池。方法:眼区各穴毫针刺或点刺出血。

  2.脾胃薀热型:麦粒肿兼见口臭,口干,心烦,苔黄腻,脉数。取穴:承泣,四白,瞳子髎,合谷,三阴交。方法:同外感风热型。也可同时加刺阿是穴。方法:在红肿处酒精消毒后,用0.5—1.0寸毫针,斜向刺进红肿处2—5毫米(视肿物大小,大者深刺,小者浅刺),不捻转,留针刺10—15分钟。

  3.耳穴疗法:取穴:眼,肝,耳尖,神门,肾,皮质下,心。方法:耳尖放血,余穴贴压王不留籽。贴压时耳部常规消毒,按摩耳部发红为好,贴压完毕按压2—3次。

  4.梅花针疗法:取穴:麦粒肿在上眼睑,叩打上睑与眉毛间;在下睑者,叩打下睑与承泣,球后之间。用梅花针叩击以局部出现灼热感或红晕为度。

  5.点刺疗法:取穴:在第1—2胸椎至腋后线上找阳性反应点。婴幼儿如无反应点时,取第3—5胸椎刺突外两横指处。方法:用圆利针点刺,小儿用28号毫针即可,使出血2—3滴。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