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人都是曹营内数一数二的文武双全之将。论 统兵作战的本领,可以说基本上是在伯仲之间。而这四人的共同之处还在于:他们的功劳 基本上是在前半个三国,至少在诸葛亮伐魏之前,不像乐进、李典英年早逝,也不像张颌 那样或的那么长。总的来说,他们主要的功劳都基本上集中在曹操去世之前。下面就此四 人的主要战功来分析分析他们的将才。
先来说夏侯渊。记得以前有一篇评价夏侯渊的文章将其赞为“西部猎豹”。之所以把
夏侯渊比作猎豹,是因为他用兵神速,作战神勇,很像迅捷威猛的豹子。而从他的战功来
看,他的大部分闪光之战都是在西部战场上取得的。据《三国志·夏侯渊传》载,建安十
七年,夏侯渊奉命镇守长安。挑起了独当一面、平定西方的大任。建安十九年,夏侯渊率
张郃等人从陈仓狭道神速进兵至祁山,击退马超。继而挥师北攻长离,诱韩遂军来救,将
韩军一举击破,进而攻克兴国,平定了河西诸羌,歼灭了盘踞陇右30余年的羌王宋建。从
此,夏侯渊名震西部。每当曹操召见西部酋长时,总要有夏侯渊作
陪,那些羌人无不胆战心惊,不敢再生反叛之心。
以上可以说是夏侯渊一生最为闪光的一战。这一战也充分的显示了夏侯渊的将才和他
的军事指挥的特长,就是神速,善于出敌不意,勇往无前,速战速决,懂得弃强攻弱,用
兵灵活。当然,他的这种作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勇武过人决定的。当时军中称赞他“
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五日一千”。足见夏侯渊之勇。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夏侯渊的一生中,很少在防御的战斗中有过什么殊勋。夏侯渊
的将才,足可做一把进攻的尖刀,但却难做一员坐镇重地防守的大将。整个汉中之战,他
自始至终都没有像张辽那样化守为攻,积极出击,反而只是被动防守。再加上太过刚傲,
恃勇轻敌的老毛病,因而以刘备顷国之兵来攻汉中,夏侯渊的失败便也成了定局,实在可
叹。
再来说说与夏侯渊同为曹室宗族的曹仁。与夏侯渊正好相反,曹仁的大部分闪光之战
,都是防御之战。故而说曹仁是曹营中独当一面的第一大将,决然是当之无愧。成就了曹
仁赫赫威名的两场防御战,一是江陵保卫战,一是襄樊保卫战。江陵保卫战中,曹仁表现
神勇,首战即大败周瑜。足见“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随后又在江陵拖了周瑜
整整一年之久,战斗中也射伤了周瑜。而后面的襄樊之战,曹仁的表现则更是惊天地泣鬼
神了。在缺乏水军、士气不足、洪水泛滥、粮草告急的情况下,以数千人长期死守樊城,
拖垮了关羽的部队,使得随后徐晃轻而易举的击退了关羽。这两战,足见曹仁统帅能力非
凡,绝对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总的来说,曹仁一生的主要战功大多是他在防御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在防御之战中,
曹仁的表现可谓能屈能伸。积极防御则出城恶战,在赤壁方败时将踌躇满志的东吴大军打
的落花流水;而就算在被动防守时,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统帅能力,可谓攻守俱佳,勇武无
敌而又可靠稳健,尽忠尽职。虽说他的功劳不像夏侯、辽、晃那么抢眼。但论其实而不华
、独当一面的将才,当在夏侯渊之上。
张辽、徐晃历来说的比较多。这里就简略些了。众所周知,张辽的成名之战为合肥之
战,若论合肥之战的血腥程度,恐怕绝不在曹仁江陵保卫战之下。但若论起在形势极其不
利的情况下死守城池而另敌军丝毫不能进的本领,恐怕还是曹仁为尊。徐晃则成名于襄樊
之战。前后不想多说,不过能令曹操称其为“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
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踰孙武、穰苴”“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足见徐晃的足智多谋和极高的统御水平。
总的来说,这四人作为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大将之才。可谓各有千秋。论驾御三军
、严整军容,当推曹仁、徐晃;论勇冠三军、威震敌胆,当推夏侯、张辽;论足智多谋、
料敌在先,徐晃最为出色;而论独当一面、攻守俱佳,还是曹仁为首。总的来说,四人的
将才在伯仲之间。如果硬是要分出个高低来的话,笔者还是认为当推曹仁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