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官渡之战:四个鸡蛋和一颗石子

人的能力总有高低,犯迷糊、犯错在所难免,好的体制能让迷糊的人很快不迷糊,犯错的人及时纠错;不好的体制则会让迷糊者更迷糊,犯错者错上加错。宁捏一颗石子,不攥四个鸡蛋,是每个决策者所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

三国前后人精过剩,但那么多人精中也有背运的,比如袁绍。论出身,不但是连传四辈儿的正宗太子党,还参过军、提过干、下过基层,政治履历完整,占着冀、青、幽、并四州大半个北中国的地盘,领着当时国内最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就算不能开宗立派,也该把偌大一份家业再传上几代。偏偏这位袁爷,居然在如此大好政治局面下,打了个窝窝囊囊的官渡之战:184年8月,袁绍进军官渡,与死敌曹操对峙近3个月;同年10月,曹操亲率精骑5000偷袭袁绍乌巢粮仓,焚毁全部粮食,袁绍错估敌情,分兵反攻曹操大本营,未能救回粮草,结果军心涣散,全军溃败,只剩800多人逃回河北。丢在黄河以南的残兵败将,光让曹操活埋的据说就有六七万人。

这场窝囊的败仗被五花八门的正史野史、评书大鼓折腾成曹操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袁绍让人耻笑了近两千年。

其实呢,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关于官渡之战的记载,大多来自《三国志》、《后汉书》,这两部书出于种种原因,给倒霉蛋袁绍抹黑在所难免。但仔细分析就能看出,实际上袁曹两军兵力是差不多的。

双方兵力对比,正史上说是袁绍步兵10万、骑兵1万,曹操3万多,是11:3;野史上说袁军40万,曹军8万,是5:1;但综观战场态势,袁军“联营东西数十里”,曹军在袁军南面掘壕死守,对峙两三个月——要是真有5:1的优势,这么个抻拉面的阵地战打法,别说守,自个儿也绷断了。可照史书的记载,率先发动进攻的还是曹操。再看看双方的人事安排,袁绍手下三个儿子、一外甥、四个州的主官,到位的却只有青州袁谭一个,而曹操手下大将几乎一个不落,连刚刚收编的张绣也给哄上了前线,将都到齐了,兵还少得了么?

许多人都认为,袁绍不听沮授、田丰的意见,执意决战、速战,简直是找死,其实这恰是这位败将在这场败仗中最值得学习的闪光点:拿股票打个比方吧,别看“曹操创业”这股票盘子小点儿,可人家是成长股,融资渠道(归顺者)多,还握有汉献帝这个实质性利好,等于能当半个证监会的家,升值潜力巨大;而“袁绍实业”别瞅是大盘蓝筹,可跟管理层不对付,人家一旦增资扩股或者借助证监会打压,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如果说袁绍以前判断失误,白白让曹操捡走汉献帝,那么这次他下手却是又稳又准:不趁对手还没扩容,自己还有能力压倒他,赶紧把牌给摊了。

袁绍的第二个闪光点就是始终集中兵力,坚持主力决战。前面谈到,两军兵力差距并没有记载中那么大,而袁绍又必须一锤子把曹操砸死,不让他又翻身扳本的机会,那么,集中优势兵力跟曹操决战,一举击破曹军主力,就成为袁绍的最优选项。实战中也可以看到,这招死咬对手很奏效,曹操连战不利,差点就给活活噎死。

问题是曹操并没有真的被噎死,反倒是袁绍给噎了个半死,套句现在时兴的话,袁绍是输在体制上了。

曹操当时的职务是大司空,为了指挥、协调方便,他建立了一个叫做“霸府”的前线指挥部,各套班子一应俱全,从战场态势到各地情报反馈,从战局应变到后勤保障,都攥在自己手里,对战场形势、战略格局一目了然,一旦出现有利战机,也容易一下抓住——他不就抓住了么?

袁绍愣是另搞一套。他当时是大将军,相当于军委主席,可这“军委”是个空的,身边的参谋班子是临时拼凑的,“袁谭党”跟“袁尚党”有事没事就对掐。袁绍的IQ本来就比曹操差点儿,身边的参谋们还整天对掐,让他没法掌握全局。他接连犯下几次判断错误,甚至战败逃跑到半路还给一番胡话搅和得砍了田丰。能力欠缺是一方面,乱糟糟的体制则恐怕是更大的祸患——曹操的体制仿佛一颗石子,袁绍的体制好比四个鸡蛋,看上去个儿大,可就是经不起一碰。

人的能力总有高低,犯迷糊、犯错在所难免,好的体制能让迷糊的人很快不迷糊,犯错的人及时纠错;不好的体制则会让迷糊者更迷糊,犯错者错上加错。宁捏一颗石子,不攥四个鸡蛋,是每个决策者所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