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是汉人心中永远的痛。因为这次战争,荆州丢失,隆中对宣布报废,第一痛。关侯覆灭,良将不再,第二痛。东西交兵,北贼得利,第三痛。盛极而困,大业夭折,第四痛。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悲痛历史。由于陈寿在这段历史上未能给我们留下具体详尽的记载,因此襄樊之战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无法解释。
首先就襄樊之战的授权问题。先提出我的观点:
1。襄樊之战是汉中之战的一部分。所以关公在襄樊一线有作战任务。
2。假节钺。就是进一步的授权。下面通过论述证明兵阐释这两个观点。
汉中之战分为三个阶段。建安二十二年,我曹操在江西大破孙权【1】,孙权彻底被赶过长江,长江以北尽属曹操。曹操得意洋洋,乘机夸荣耀威,欺凌孝愍皇帝,僭越仪制、车服,立太子【2】,俨然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不过这也是曹操最后的疯狂。
因为这一年,昭烈皇帝派张飞马超屯下辩佯攻武都【3】。曹魏派曹洪曹休大兵拒之【4】。由于被曹休看出兵少而失败,张飞马超失败之后随即入汉中回合昭烈,昭烈于建安二十三年击破破徐晃据守的阳平关【5】,汉中之战拉开序幕【6】。
到了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曹操新破孙权,锐气正盛,威权更盛,选在这个时刻进攻汉中,岂非拙计?而且东线孙权被揍的跪舔【7】,孙权还跑去悠哉悠哉的射虎【8】,贸然出击汉中,孙权不会像益州那样配合,曹魏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应付西线。而且曹魏集中国之力以倾荆益之众,还是没有问题的。是不是时机选择的不太好?换个角度,这是自跨荆有益之后,季汉悉一国之力,对抗雄踞中原的曹魏,是否自不量力?
1。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二月,进军屯江西郝溪。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三月,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2。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作泮宫。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一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3。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
4。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
5。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於阳平。
6。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
7。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
8。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於庱亭。庱音摅陵反。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我的观点是:不是。因为曹操在击破孙权之后,扔掉了昔日所做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的牌坊,也丢了“苟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的面具,给孝愍进留下的一点仪制车服的虚面都不愿意再留,无情撕毁,给可怜孝愍精神上给予无情打击。这种疯狂的举动当然招致孝愍周围赤诚之子的反抗。
这里我们不禁又要问,曹操一向不是聪明敏锐,政治手腕高明么,为何在这时候激怒拥汉派捏?这里我们还是再一次回到曹操击破孙权的问题上来。曹操击破孙权,孙权低姿态跪舔使得曹操获得了一次解决内部问题的契机。他以犒赏战功为名,肆意践踏汉朝律法皇室尊严,激怒拥汉赤子,为的不是好玩,而是精心设计的圈套,通过激怒拥汉派,让他们尽量跳出来,方便一网打尽,剿灭孝愍皇帝最后的稻草,让孝愍皇帝彻底绝望,不再抱有幻想。当然这样手腕的确高明,值得称许。就像三国杀反贼在逆风局银不满内奸的死忠,采取托管的手短比内奸陷身,然后自己跳忠灭掉内奸以泄私愤一样,是相当阴狠的手段。
然而曹操的算盘虽好,孙权虽被吓尿,但还有季汉。曹操击破生命最后的疯狂上演之时,季汉上下则以实际的军事动作予以回击。也许曹操为自己的阴狠自鸣得意,但是远在西川,却有人早已看出他短暂的疯狂为季汉带来的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于是,张飞马超出武都,昭烈破阳平【6】,紧接着拥汉赤子在洛阳起事【9】,同时曹魏北部边疆也出现状况【10】。当然拥汉派起事是曹操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曹操借机对拥汉派进行了血腥屠杀【11】,曹操扑灭孝愍最后的希望的计划圆满达成。这么一来二去,曹操分兵救援汉中的军事行动自然被延缓【12】,直到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曹操援军才姗姗来迟。
9。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10。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讨破之。
11。山阳公载记曰: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12。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
对于北贼援救汉中的行动,昭烈方面自然料敌于先,早有准备,先派将军陈式断马鸣阁道,以阻绝援军,结果被徐晃击败【13】。当然昭烈并不止这一招可用,昭烈令关公扰动襄樊【12】【13】,牵制曹军,曹操不得不分兵襄樊,令曹仁进讨关羽【14】。正是由于关公扰动襄樊,曹操犹豫不决,在关中迁延日月,以致夏侯渊中计授首【16】【17】。
这就是我们今天谈的第一个问题,襄樊战争的授权问题。我们再次梳理一下这个问题。首先由几个疑点:
1。救兵如救火,曹操为何在长安按兵不动?从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到长安,到建安二十四年三月艹慢腾腾的到汉中?这个问题被众多的魏迷认为曹操故意害死夏侯渊。甚至夏侯渊授首之后,曹操不仅没有显露悲伤的意思,竟然出言讥讽夏侯渊为白地将军。这就令人费解,曹操这货是不是有病?他自己在长安坐观成败,夏侯挂了还说人家是白地将军!夏侯渊难道与曹操有深仇大恨?明显没有。纵观夏侯渊传,我们不难看出,曹操跟夏侯的关系铁的不得了。曹操当年装B惹祸上身,还用夏侯顶岗。顶岗这事试想,你犯事了,你要别人顶岗,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这个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不会告密。
2。他愿意。
3。意志坚定。能够守得住酷刑。
有朋友就说了,这是神马难事,只要有钱,办这事的人海了去了。我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拿钱办这事的必然是嗜利之徒。古人云:能以利诱者志必惰。就是说看重利益的人的意志就不坚定。一受酷刑,他啥都给你扒拉出来。你能以利诱,别人也能。况且你的利人家还得受刑。所以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必然是铁哥们。要不就是死忠死忠的部下。
回过头来再来看曹操的问题,这么铁这么忠,你在后面看戏,我在前头卖命,死了你还说是白地将军,你还是人么?
其实我们看一下史料,就不难明白这里另有玄机:
《陈志武帝纪》: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
《陈志武帝纪》: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陈志诸夏侯曹传》: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曹仁屠宛,斩侯音,然后曹操进汉中,至阳平。这说明什么。说明曹操在等襄樊一线的战况!襄樊一线战况明了之后,曹操立马进驻汉中,跟昭烈争汉中!这里我要感慨一下。高手对决,情势翻转就在一念之间。昭烈遣关羽扰动襄樊的目的是什么,曹操在长安迟疑不进目的又是什么。这就是高手之间的对弈。因为双方清楚看到对手的每一步棋意味着什么。昭烈乘曹操犹豫的时机,斩了夏侯,将魏军逼退在汉水以北【19】。占据了汉水以南。这样,等襄樊一线曹仁守住了曹操期望的底线进驻樊城之后【20】,曹操才敢放心进汉中,但为时已晚,昭烈遮要据守【21】。
13。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
14。邈字文然,穆字思然,以祎慷慨有日磾之风,又与王必善,因以闲之,若杀必,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
15。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16。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17。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
18。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19。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
20。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21。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
综上,我们说襄樊战役是汉中争夺战的一部分的第一个证据就显示出来了:曹操迟疑不进。第二个证据就是曹操纪中的这一条记载:【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侯音叛在后,曹仁讨关羽在前。侯音在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叛,陈寿的一个【初】字给我提示:曹仁早就被派去讨关羽了。只是侯音叛宛,曹仁才被调回去的。纵观曹魏史册,曹操除了主公敲打孙权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先有所谓的【叛】,才会派兵平讨。此外,刚刚帮助黄须儿讨平北胡的田豫,立马被调往襄樊一线【22】,足见襄樊的动静有多大。所以据此我们认为,关羽在荆州有动作。当然这个动作不会超出建安二十三年这个大范围时间。建安二十三年发生了什么事?就发生了昭烈伐汉中的事。关羽早不动迟不动偏偏在建安二十三年动,这不是巧合。而是战略配合。这是第二条证据。
由此两证,我们不难看出,汉中鏖战之时,襄樊并没有宁静一片,襄樊一线也是如火如荼。
等到曹操仅仅坚持了两个月就卷甲而窜,退出汉中【23】。如此仓皇的撤退必有其因。果然,那是因为襄樊一线战事不利【24】,曹仁被关羽爆的不成人形,曹操在不从汉中撤军,估计曹仁又是第二个夏侯渊。而此时昭烈又有新的计划。一方面进位汉中王封赏将士,一方面给关公假节钺,另一方面又孟达平上庸【25】、遣刘封并军下东三郡会孟达与上庸【26】。这就到了我们的第二个观点,假节钺是进一步的授权。
因为这时汉中虽然消停了,但是襄樊那边动静却越闹越大。因为曹仁支持不住了【24】,曹操赶紧派于禁支援曹仁。曹操因为迟疑不进害了夏侯渊,这次可不敢迟疑不进再害了曹仁。昭烈在这个时候给关公假节钺,分明是进一步的授权,让关公主持东线战事,进而让东线动静闹得曹操不得不离开西线,以确保汉中的安全,而使西线做暂时的休整。这是昭烈有两个动作:先遣武侯营兴势【这个史料在杨文理的帖子看到,有兴趣可取琅琊参看】,又整修成都到汉中的道路,以便于伺机再进。
而在长安的曹操老毛病又犯了,赖在关中不走。这一赖又是五个月。这又是为什么?明显襄樊那边打成浆糊了,曹操刚刚推出汉中不久,于禁就全军覆没,曹操还在长安。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才慢腾腾的走到洛阳,顺便送了于禁代替夏侯渊做替死鬼。我想曹操这一次又迟疑不进的原因应该是看出了昭烈的战略意图,所以看似襄樊翻江倒海,曹操兀自巍然不动,在长安分遣诸将将武都边民内徙,加强关中防务。等完成了这些,于禁就被吃掉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关公的襄樊战事其实仅仅是配合汉中战争的一次行动,在汉中战事完了以后,我想昭烈没有让战争终止的意图,而是假节钺给关公,继续东线战事,为西线的再次突破制造契机。不过事与愿违,曹操主力东援和东吴的背盟使得昭烈再图西举的战略计划成为永远的梦想,隆中对也因此残废,令人扼腕。
22。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原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23。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24。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
25。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26。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