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曾是个文弱书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毅然投笔从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选择毅然赴死。如今,在密云县云蒙山区,虽然战斗的遗迹已经模糊,但王波烈士的抗日事迹早已永久地镌刻在这里一草一木之上,流传在山川之间。
九一八事变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 1937年加入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
王波曾是个文弱书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毅然投笔从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选择毅然赴死。如今,在密云县云蒙山区,虽然战斗的遗迹已经模糊,但王波烈士的抗日事迹早已永久地镌刻在这里一草一木之上,流传在山川之间。
英雄故事
抗日救国离别妻子
九一八事变后,王波告别新婚妻子只身流亡关内,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并接来妻子陪读。然而日寇的魔爪继续伸向华北,平津危急,王波再也无法安心读书,决心弃学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这天,王波对已怀孕的妻子讲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想法,请妻子回原籍等候消息。王波的妻子苏雪金理解丈夫,但想到夫妻一别,不知何时能见,忍不住痛哭失声。王波温存劝慰:“你是个好妻子,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不能只顾小家不顾国家。我送你回家是为救国,抗日胜利之日就是你我夫妻团聚之日。”
妻子走后,王波毅然放弃了中大的学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他一边靠打工养活自己,一边撰写文章,奔走呼号,进行抗日宣传和鼓动工作,并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
开辟丰滦密根据地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王波遇到中大学长白乙化,随他奔赴绥远垦区,加入共产党,参加垦区暴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王波长于文笔,绰号“高尔基”,在抗日先锋队一直负责编辑《抗日先锋》小报。又随抗日先锋队在八路军三五九旅培训数月,学习了八路军的战斗作风和战术指挥,成为文武双全的指挥员。
1940年4月,王波奉命率十团三营先期进入密云云蒙山区。在王波等人的努力下,群众很快发动起来,6月,以密云云蒙山区为中心、地跨长城内外的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正式宣告成立。
血战日伪捐躯报国
1941年秋末,日伪集中万余兵力对丰滦密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王波临危不惧,带领一个营战士誓死不离根据地,与地方部队和群众一起开展反“扫荡”。
1943年5月,由于抗日军民顽强坚持斗争,丰滦密根据地不但没被摧毁,抗日武装反而越战越强。这年秋天,日伪军像往年一样,到处抢粮食。为保护群众利益,王波带领队伍开展了护秋斗争。11月11日,王波亲自指挥战士打击抢粮之敌。战斗开始后,一颗炮弹落下,王波被炸伤,昏死过去。王波苏醒后,见伪满军已逼近,自己却无法行动,急忙将记有机密的笔记本烧掉,并大骂日伪军。敌人恼羞成怒,挥刀将王波杀害。
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和五区队在密云北香峪南沟为王波烈士建“救国救民”纪念碑。碑文为:“王政委千古。王波同志辽宁沈阳宏陵堡人,年三十二岁,北平中国大学肄业。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模范党员。入党后即参加武装斗争,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肉搏,艰辛备尝,功勋卓著。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南香峪战斗壮烈殉国,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人物小传
王波,原名王慕禹,辽宁沈阳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就读北平中国大学。1937年随白乙化赴绥远垦区,参加抗日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任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大队教导员。1940年1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三营教导员。同年4月率三营先期进入密云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1943年5月任丰滦密地区队政委、中共丰滦密县委委员。同年11月11日,在指挥南香峪战斗中不幸受伤被俘,英勇就义,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