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甲午战争,清军溃败的原因竟是因为这个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本土和领海内作战,兵力优于日本,且官兵中不乏奋勇杀敌、以死报国的将士。为何清军会接二连三、一败到底?

从宣战到罢兵,清廷始终未设清军统帅部,而开战之前,日军就设立了集陆海军参谋和决策为一身的统帅部。日本在军事上一切皆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的时候,清政府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仍然未有准确的判断,还寄希望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军。“切勿自我先开衅”让前线清军矛盾纠结,严重影响了坚决的勇气和信心,也因此直接蒙受极大的损失。

纵观整个战争过程,清廷高层和战不定,即便是被迫对日宣战后,依然寄希望于列国调停,乞求和平。平壤大败、黄海失利后,军机大臣孙毓汶、徐用仪奉慈禧太后之命请求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出面调停请和,会谈4个多小时,两人在赫德面前痛哭流涕;鸭绿江防线崩溃,金州、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后,大清朝廷又赏给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头品顶戴,让他怀揣李鸿章的亲笔信,代大清国去日本乞和,结果是日本政府连面也不见,德璀琳只好把李鸿章的亲笔信通过邮局寄给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滕博文。

相比之下,整个战争过程中,日本的目标始终非常明确:消灭北洋舰队,通过巨大的胜利逼迫清政府割地求和。

清廷高层和战不定让前线始终坚决抗战的决心,而中层的利益纷争则让清军如散沙一盘无法聚集力量。清廷拥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水师,但在历时一年的战争里,除了广东水师派出三艘军舰北上参战外,其余水师都坐视北洋舰队覆没。可悲的是,各水师高层腐败不堪,勾心斗角,更有官员想借外人力量铲除异己势力。在当时,朝野许多人认为这是北洋与日本人的战争,换句话说,是李鸿章以北洋之力在与整个日本对抗。因此,北洋舰队被围困在威海港内,日军占领了陆上炮台,用大清的炮轰击大清的战舰,半个多月的时间内,直到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管带刘步蟾、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代理管带杨用霖等先后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大清的陆海援军无一到达战场支援。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