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一个日本人,开书店的,跑南京玩。拍了很多照片,回国之后,出了本书。前页为照片,后页为短小的文字说明——这钱,真容易赚啊!
秦淮河必去。其背面的说明,相信很多人猜得到,不错,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讲的是陈后主与贵妃张丽华的故事。然而,杜牧的板子是不是打错了呢?陈朝要亡,是亡在后主之手,是亡在那些大臣之手,跟歌女有何关系啊?若我们不唱,国就不亡,那我们立马把嘴巴用透明胶封上,如何?其实,杜牧没错,生在中晚唐的他,对唐朝的衰落深感痛心,不过是借史而希望皇帝大臣们,不要沉湎于奢华欲念之中,该奋起啊!
方孝孺墓,砖已倾颓一角。靖难之后,方孝孺拒为曾经的燕王现在的新皇朱棣拟写即位诏书,并与其有一场精彩的论战。然而,拿毛笔的口才再好,也敌不过朱棣的大刀长矛。方孝孺被诛十族,成为中国历史的传奇。问题是,那么多无辜的人替他陪葬,他就那般忍心!朱棣早说了,我们的家事,你不必管。他却一杆子脑子不转弯,害了亲友学生八百余人,数千人被流放充军。
方孝孺效忠的朱元璋,他的孝陵,经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然有些破败不堪了。从一个被祭祀之所,变成了旅游景点。当时也还是有保护的,只不过估计是围起来,就算了,没什么人管。否则,那铁栏之中,怎么能栓马呢?
比起孝陵沧桑中的寥落,新建的学堂,显得生机勃勃。两江师范,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张之洞创建。至1910年,据日本书店老板的统计,有学生六百余人,职员三十八人,其实——日本人十一名,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奇怪吗?不奇怪。因为同为远东的古老帝国,日本成功了,清朝还在路上。向曾打败自己的日本学习,不算丢人。
培养军官,要从青年抓起。什么世袭武官,什么八旗,什么绿营,早已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了(清朝那个时代,在清朝人眼里,就是现代)。要强国,从教育抓起!
只不过,一切晚矣。清朝权贵们,本以为训练了新军,能让自己的统治更加巩固,实际呢?那些剪了辫子的士兵们,反而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真算得上讽刺了。
屏山石(感悟历史,犀利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