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遭到国人反对,多方势力讨伐。
同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成立讨袁护国军。当时胡国军共有三支: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率主力出征四川;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向两广进军;唐继尧为云南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留守昆明和准备后援。
电影《建党伟业》中的朱德(右)与蔡锷(左)
1916年初,蔡锷率护国军第一军主力7000多人,由贵州向四川纳溪、泸州方向进攻。1月31日,川军刘存厚在纳溪起义,朱德率护国军在纳溪前线,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血战三天三夜,最后攻占纳溪,大获全胜,又乘胜攻下泸州附近的蓝田镇,将川滇黔要塞泸州包围。
不料,袁世凯任命曹锟为征滇军总司令,率军10万,配备精良武器,驻守泸州。
2月10日,护国军占领的蓝田失守,被迫退守纳溪。曹锟随即率军包围纳溪,企图歼灭护国军。
双方在棉花坡对峙,一时相持不下。护国军先锋团因总指挥董鸿勋的重大失误导致战局恶化。
面对危急的形势,蔡锷指着地图对朱德说:“玉阶,棉花坡地处咽喉地带,我军和曹锟部集结在咽喉两端,就好比一条河的两岸。如果我们冲过去炸开那边的堤岸,曹锟就将陷入灭顶之灾,相反,如果曹贼炸了我方堤岸,我军则会全线崩溃。我调你来,就是要你去炸开对方的堤岸,你明白了吗?”
望着满脸焦虑的蔡锷,朱德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请总司令放心,朱德保证完成任务!”
棉花坡是纳溪通往泸州和云南、贵州的交通咽喉,地势险要,是纳溪的一道屏障和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朱德励部队说:“北军不经一打,他们从平原跑到山地来,连走路都成问题,而且我们反袁是义师,他们是师出无名。所以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他立即组织部队以白刃战和夜战,顽强地抗击北洋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住了阵地。但这次战役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营长曹之骅在十八日中弹穿肠,两天后牺牲。为了实行“攻势防御”,朱德设计了一个三路兵马互相配合的作战方案,苦守阵地,拖住敌人,接应护国军的总攻。北洋军遭到出其不意的打击,损失惨重。
2月28日,蔡锷为鼓舞士气,亲自督战棉花坡,护国军陆续收回失地。北洋军由于伤亡惨重,无力继续作战,护国军最终获得胜利。
此战,朱德发挥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自此朱德的名字威震敌胆,成为远近闻名的“滇军名将”、“护国名将”。
1917年7月,朱德升任少将旅长,成为川滇知名人物,驻防长达五年。(号:songshugo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