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朝鲜宪宗李昪去世,由于没有子嗣,他的侄子李熙(宪宗弟弟之子)继承王位。由于李熙年幼,他的父亲以大院君的身份摄政,但他是一个守旧大臣,屡次杀害传教士,反对与外国通商。
朝鲜高宗李熙。网络图
十年后,李熙开始亲政,不过其妻闵妃(明成皇后)逐渐掌握权力。明成皇后较为开明,主张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改革,而大院君反对一切削弱他权力的政治改革。于是,守旧与改革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
1876年,日本出动军舰,强迫朝鲜签订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李鸿章致信朝鲜国王李熙,劝他“用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乘机次第与泰西(欧洲)各国立约,借以牵制日本。”于是,朝鲜相继同美、英等西方列强签订了通商条约,成为列强角逐的舞台。
开化党合影。网络图
朝鲜一些被派往日本的贵族子弟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崭新景象后,对比国内死气沉沉,就产生了脱离清朝,改革国政,使朝鲜成为“亚洲的法兰西” 的志向。这些贵族子弟后来组成“开化党”。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南方形势危急。5月,吴长庆奉调率领1500名清兵回国驻防,依靠清朝的事大党守旧派势力有所削弱。不久,清军福建水师在马尾港遭法军偷袭,几乎全军覆没,法国军队也攻占基隆、澎湖等多处地方,直指舟山群岛。清廷在朝鲜的威望大大降低,原想托庇于清廷保护的朝鲜国王和闵妃也开始动摇。
开化党和日本认为清政府对朝鲜无暇顾及,是发动政变的好时机。
政变发生之前,袁世凯已经察觉到情况有异,他将朝鲜山雨欲来的紧张局势函告给了李鸿章并提醒他,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将在八九日内返回汉城,届时可能会有事发生。
朝鲜政府所编《甲申变乱事实》。网络图
12月4日晚上,举行的邮政局落成仪式,开化党骨干、邮政局总办洪英植举行宴会款待朝廷大臣,准备借此将守旧派大臣一网打尽。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称病缺席,驻朝清军将领袁世凯察觉气氛有异,也推托不去,只有中方总办朝鲜商务委员陈树棠、守旧派大臣闵泳翊等18人出席,席间发动叛乱。
开化党们趁乱入宫,谎称清军作乱,恐吓威逼国王李熙写下了“日本公使来卫朕”的敕书,由朴泳孝按预定计划持敕书引日使竹添带兵入宫,并将国王和闵妃迁往景佑宫。史称“甲申政变”。
两天后,由袁世凯、吴兆有、张光前联名致函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告知将率兵入宫,一直未见回复。其实日本政府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派军队介入?最后鉴于自己当前还不是清朝的对手,日本政府没有出兵。
袁世凯。网络图
袁世凯认为事态紧急,必须尽快平定叛乱。为了给清军将领壮胆,袁世凯承诺“如果因为挑起争端而获罪,由我一人承当,决不牵连诸位”。见稳住军心,袁世凯随即率一营清军及朝鲜亲军赴昌德宫。
昌德宫内,整个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清军大获全胜。洪英植、朴泳教及七名开化党士官生徒的当场被朝鲜士兵斩杀。开化党发动的“甲申政变”仅仅维持三天。(号:songshugo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