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后世人对刘伯温的评价相当之高,在朱元璋一统江山的背后总能看到刘伯温的身影,也正是如此后人总是将刘伯温与诸葛亮做比较,这在那个时代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但是,在描绘着过去的史书中,我们会发现,封建王朝历史上的许多开国功臣,多数都逃不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厄运。明朝也是一样,当朱元璋坐上皇帝宝座之后,他便将自己手中的钢刀利刃,指向了那一群开国功臣。以“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为导火索,对此前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勋贵,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根据史书记载,仅“胡惟庸案”被牵连人数就高达3万多人,其中开国功臣李善长、陆仲亨等开国元老都未曾善终,由此可见朱元璋在登上皇位后的残暴嗜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伯温算是这一干臣子中,最为幸运的。
说起刘伯温的幸运大逃亡,一定要先说一个人,她是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曾经在朱元璋创业的时候,马皇后就一直默默的支持着朱元璋,两人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创建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后,马皇后一直坚守着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的指责。不断的提醒着朱元璋,要控制好暴怒的性格,收敛乱杀无辜的行为,总体来说马皇后对整个王朝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后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很尊敬也很呵护自己的妻子,全心全意的和马皇后相处,朱元璋生性多疑,在上位以后怕下面的人功高震主,所以不少有功之人都死在了他手下,马皇后很爱才,很多次都劝阻朱元璋。许多仁德的大臣都免于一死,在朱元璋杀了很多掌握军权的武将以后,就把猜忌之心放到了文臣刘伯温的头上,刘伯温是元朝的旧臣,在军事上运筹帷幄,和诸葛亮一样能掐会算,这样的人在朝廷里有很高的威望。
所以也成了朱元璋的心头刺,马皇后看穿了朱元璋的心思,心里替刘伯温着急,他知道刘伯温的存在已经让朱元璋想杀他了,但这个时候再劝阻朱元璋也听不进去。她不想让这样一个为了国家尽心极力的人臣被错杀,既然劝阻不了朱元璋,只能从刘伯温这里下手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朝廷中这是最好的办法了,马皇后想到自己的身份和朱元璋的想法,她不能亲自去跟刘伯温谈话,而是让宫女送过去了一个果篮给刘伯温。
再说刘伯温,实际上刘伯温心中非常清楚一件事,尽管和朱元璋一起吃苦闯天下,但是朱元璋是不愿意与他人一同分享,这来之不易的成功果实的。所以,朱元璋称帝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功臣一样,去争功夺劳,而是选择默默无闻。
虽然他想过辞官回家,归隐山林,安度晚年,但是却被朱元璋拒绝了。而且马秀英皇后对刘伯温也是体恤有加,所以便将心中的想法压制了下去。但是,朱元璋对自己手下的大臣要求越来越严苛,甚至出现一点误差都可能掉脑袋,这让刘伯温心生忌惮,不知如何是好。
实际上,朱元璋心中一直在计算着刘伯温,总是想找机会除掉刘伯温。然而,刘伯温做事滴水不漏,不但事事小心,甚至都不敢与其他大臣共事,朱元璋实在是抓不到他的把柄。一日,刘伯温突然收到了马皇后贴身丫鬟送来的水果篮,本来皇后关心老臣是分内的事。
皇后的出了名的仁德,经常会给老臣送上去一点小礼物,所以也没人怀疑什么。刘伯温在得到恩赐以后从来都不去想蕴含了什么别的意义,当他打开果篮看到里面只有两个大枣一个香梨,他觉得很奇怪,但是仔细一想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明白这哪是礼物呢,而是皇后的警示啊,早早离就是马皇后想告诉他的话,连马皇后都让他赶快撤退。可见皇帝已经按捺不住想动手了,刘伯温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就马上告诉朱元璋自己想回家养老了,最终刘伯温离开的朝廷就此活了下来,马皇后真的是在历史上一位很善良和仁德的皇后啊。
历史总是这样的,历朝历代的诞生,总是会伴随着些许的杀戮,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不断的上演着,也使我们对于能臣干将的认识应该换一个角度。不仅是以文治武功来看一个臣子,更多的时候也应该看这个人是否拥有明哲保身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