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字孝直。他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说其他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说起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自从有了法正扶持后,身为军事的诸葛亮却并没与得到重用,反而是法正受到了刘备的重用。
法正出身名士家庭,为名士法真之孙。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于是二人密谋将川中地图交给明主。后来张松出使曹操结果不受曹操待见,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不久后曹操在赤壁战败,刘备势力得以壮大。刘璋于是问应该让何人出使刘备,张松于是举荐法正。法正一开始辞让,后来不得已只好前往。刘备见到法正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遂与张松密谋协规,决定暗中戴奉刘备为主。后来法正更是献计将夏侯渊斩首,“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法正是蜀汉历史上仅有的十二位得到追谥的大臣之一,被称为刘备的“谋主”。法正在蜀汉文臣中的政治影响仅次于诸葛亮,《三国志》则是将法正与庞统放在同一列传中记载。
但奇怪的是,相比较诸葛亮、庞统、五虎上将这些蜀汉的核心重臣,法正在民间的知名度却相差很多,以至于在成都武侯祠中都没有法正的塑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法正虽然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但性格上确实有“睚眦必报”的缺点,清朝理学先生更是以此为借口将法正搬出了成都武侯祠。“睚眦必报”的缺点确实让法正在民间不太讨喜。其次,法正虽然蜀汉的核心重臣,但他真正活跃的时间也就不到十年。相比较诸葛亮、五虎上将这些蜀汉的核心重臣,法正在蜀汉核心领导层活跃的时间确实有些短。最后,三国人物在民间的知名度高低固然与其真实的历史表现有关,但决定性因素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一直在削弱法正的人物形象和影响。
比如历史上法正表现最出彩的汉中之战,罗贯中却把大部分智谋表现给了历史上没参战的诸葛亮。可以说《三国演义》是法正的知名度不如诸葛亮和庞统等蜀汉名臣的主要原因。
虽然法正很有谋略,但他恩怨分明。在得志之后,法正对有过一餐饭恩情的人,他都一一报答。那些曾经轻视过他的人,他也不忘记报复。没多久,就有好几人因为得罪了法正而被杀。有关官员告到诸葛亮那里,诸葛亮也不敢过问。
法正死后,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足见刘备对他的重视。总观法正生平,他足智多谋,不像诸葛亮那样有原则,懂得择主而事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尽管法正私德上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他依然是那个时代最厉害的谋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