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刘备耍流氓,张飞性无能?——被“改编”后的另类名著面目全非

  被“改编”后的另类名著面目全非却受学生追捧,学者称应引起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反思和改革

核心提示“关羽脸蛋这么红,原来因为好色害羞,和你差不多哦。”近日记者在我市某大型书城的学生课外书籍专区中,发现数名小男生,围着一本精装《三国痣》,看得喜上眉梢,不时对视坏笑。

“刘备耍流氓,张飞性无能……”这本《三国痣》大人读起来可能觉得费解,但小孩子们却很喜欢。目前,一些以名著为蓝本,“翻版”或Q版的“另类”名著开始染指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充斥着荒诞语句书刊,竟被冠以名著改编名号,便冠冕堂皇地进入了学生们的阅读世界。

记者调查采访中发现,不少小孩对原著一知半解,对这些Q版名著却是熟知,令人担忧。连日来,记者针对此问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在学者、家长等一片反对如此“改编”名著的声音中,也有“另类”的声音。

■在禅城区某书城内,一中学生正在翻看Q版名著类图书。

统筹:本报记者杨秀峰

采写:本报记者庞文彬

配图:本报记者程铭

【现象1】

熟知Q版名著

原著一知半解

“很有趣啊,人物说话都挺E时代的,读起来很有感觉!”今年读初一的小黄,手里紧攥一本《三国痣》,看得不亦乐乎。

“之前从电视看了《三国演义》,挺沉闷的,当时只知有刘关张那么一回事,以后便没细看了。”回忆起正版三国,小黄显得一知半解,“但看了这本《三国痣》,里面的语言很有趣:刘备耍流氓,张飞性无能,挺好玩的。”面对已面目全非的名著改编,小黄坦言虽知可能真正历史不是那样,但现在学生课外想看的都是些“贴近生活”的书籍,不再是正儿八经的“八股文”。

【现象2】

Q版名著受宠

不看会显落伍

记者随后在桂城另一书城小学生课外读物区看到,一些小学生围着“改编名著”津津乐道。一名正在看《漫画西游》的三年级学生小佳告诉记者,相比原著的“高深难明”,她更喜欢看这种改编版的名著,而且班上很多同学都已经看过,自己不看会显得落伍。不过这些名著改编,里面的内容都很有趣,看着觉得很轻松。

当记者询问是否明白该类书中的“钢管舞”,“三陪”等名词时,小佳似懂非懂地晃着脑袋:“不是很懂,平时偶尔听大人们说过,但不知是怎么回事。”

【现象3】

Q版书籍热销

购者多为学生

据一书城负责人介绍,此类Q版改编名著虽不及一些辅导资料热销,但从学生课外书籍销售量而言,不在少数,以往销售旺期,销售量约占学生课外书籍销售总量的30%~40%。除了学生自己来挑选外,不乏家长带同孩子前来购买。

记者随后来到南海桂城某大型购书中心,在学生课外阅读区专柜前,不时有学生流连观看该类书籍。据工作人员介绍,Q版改编名著,曾一度出现脱销,如今好些书种由于缺货已经断市近半年,随着上市品种的增加,热度有望在今后数月减缓。

争议

培养创新思维,还是亵渎名著

正方

传统≠死板,偶读无伤大雅

记者就该问题走访了部分学生,学生们多对此报以无所谓态度:不就一本消遣读物嘛,不值得小题大作。即使有“戏说”,“大话”成分,顶多一笑了之,很少会将书中角色深记心中。

在某重点中学就读初二的佳乐表示,学生选择这些书看,图的无非是轻松,有趣,里面的人物虽是有历史传统可循,但尝试换另一种角度去领会,换种方法去感受,偶尔阅读无伤大雅,毕竟传统并不等于一成不变。

“其实很多幽默改编名著写得都很有新意,让人意想不到,除了拿名人开玩笑不说,作品的轻松调侃笔调,很多时候都值得我们学习。”初一学生王平君如是说。“而且在紧张学习闲暇之余,确有捧腹大笑,消除烦恼的作用。”

孩子们对“Q版读物”抱有乐观心态,不少家长对此亦表示支持。“站在受众心理学角度,及少年教育层面上讲,Q版读物的热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进步。毕竟它比较迎合中小学生的求知方向,满足了他们好奇,求新的需要。”家长庞先生坦言,以往给孩子买课外读物,总愁缺乏新意,提不起孩子的兴趣。因此他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在尽量避免低俗的内容的前提下,应该注重课外读物的幽默性及趣味性,从而迎合当代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在某高校任教,同时亦是学生家长的牛先生对此亦持包容态度,之前曾给正在念五年级的儿子买了套《幽默红楼》,里面的内容虽然有些荒诞,但感觉作者很有想像力,而孩子正处于成长萌芽阶段,在正统教育辅助下,学会这种调侃的语言风格,以及培养一种“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不失为一件好事。毕竟在校接受传统而正规的教育仍是主流,一本畅销书还不至于威胁到传统经典美文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反方

另类是对传统的亵渎

“出现一系列的Q版改编名著,这与当前出版界存在的低俗之风不无关系”从事出版业近十年的人许先生直言,类似的现象其实很多,如把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封面设计成几个穿着怪异的痞子在“搔首弄姿”,书名更添加“水煮”二字让人叫奇,内里内容毋庸置疑与原著是大相径庭的。还有一些书籍起名隐讳,暧昧,企图博得受众眼球,内容却还是老套文章。凡此种种恶俗行为,均反映出一些出版社对目前文化市场消费需求的错误判断。他和同城一些行家均认为,以低级趣味去影响小读者,最终销蚀的,将是整个民族的文化灵魂。

南海实验中学初中部王老师坦言,名著是一个国家或者说整个世界的一种精神产物。如果后人任意对它进行改动,最低程度已是随意践踏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是对社会公认已久,且深入人心的艺术作品一种亵渎。作为学生而言,其本身由于社会阅历的欠缺,很难从改编作品中分辨诸如刘备究竟是否好色,关羽是否“蛊惑仔”等一系列问题,那么第一印象,就会形成一个不讲社会道德的形象,这对于他今后正规观看名著,也将是一种排挤。

从事教育工作逾20年,目前身为一家教育顾问公司经理的马飞老师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文化因子。采取“戏说”或者“大话”等形式,不仅不能传承文化,相反是糟蹋了文化精华。而且一些优秀历史作品一般用词精准、贴切,“大话”读本根本无法比拟,很难想象学生看着荒诞语言堆砌的所谓“名著”,能否深入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间真情。

观点

摒弃墨守成规,便应面目全非?

针对诸如《三国痣》的泛滥,暨南大学珠海学院杜艳红副教授曾经表示,出版者出书无非两个卖点:一是吸引青少年;二来可以发散思维。而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怀揣这“两大武器”Q版改编名著,恰好击中了传统课外教材的软肋。它让孩子体会到了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轻松而快乐的一面,而其新鲜活泼的传授方式,更令孩子摆脱了一种近似“思想改造”的痛苦和煎熬。

毕竟儿童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尤其当他们置身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时,一成不变的传统教材根本适应不了需要。也正因为该类“幽默名著”摆脱一般意义上教材的固有风格,趣味性、幽默性、可读性都大大增强。无怪乎它在一片声讨和责骂声中,在市场上横空出世,且受到学生们由衷欢迎。

杜副教授坦言,《三国痣》的热销,不排除目前适合少儿口味的文学读物太少,而现有教材又过于严肃或政治性较强。但不禁要问,摒弃传统,推陈出新的同时,是否意味着可以肆意删减,甚至面目全非呢?

现代的社会凡事讲究效率,中小学生们没有多余时间去求“古典”,保“传统”,要争分夺秒赶新潮,要脱胎换骨成为新人类乃至新新人类,但至少也得有一两部像样的名著作依凭,免得届时“新”的面目全非吧。但眼前最大问题,学生们似乎对这个都觉得无关紧要了。

因此,Q版名著的出现与受追捧,应引起人们对于语文教育与教学的反思和改革。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各种教材与课外读物均应与时俱进,多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短小活泼、文学性强的作品,这样孩子们才不至于迷恋庸俗读物,误入歧途。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