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看完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里面的魏忠贤势力庞大,盘根错节,掌控着半个明朝。从成化十三年开始,宦官机构膨胀,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之后引发了宦官之祸,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熹宗时期的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人。从小家境不好,认魏朝作为“干父”而改名换姓。后来进宫做了太监,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从此魏忠贤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
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并沉溺于此,渐渐地魏忠贤便专擅朝政。到他临终前,还对自己的弟弟朱由检大力举荐,给予了魏忠贤极高的评价,这个评价固然有些私情,却也是一种事实,排除魏忠贤的坏,他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绝不含糊。
在我们的印象中,魏忠贤就是一个十恶不赦,谄媚逢迎,艰险阴狠的小人形象。不可否认,魏忠贤确实有这样一面,但是魏忠贤也有另外的一面。所以要判断魏忠贤究竟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判断依据还是要更全面一些的好。
魏忠贤掌权时期,重用了袁崇焕等明朝的将军,关外也常常传来捷报,皇太极被明军打的躲回了盛京,努尔哈赤被炮弹击中不久身亡,这些都是魏忠贤掌权时期的成果。另外魏忠贤对江南商业的征税也使得国库充实,而出身农家的魏忠贤体恤农民,不给农民加赋,也算是好事一件。
而对于魏忠贤的罪过,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等等事件也让魏忠贤的骂名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在崇祯手上灭亡的,而崇祯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魏忠贤,摧毁魏忠贤的势力。后来魏忠贤死了,为什么明朝还会灭亡呢?
在天启年间,民间叛乱只有一次,但是到了崇祯,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开始造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一般多是江南大夫,而江南一带正是当时工商行业和对外贸易高度集中的地方。魏忠贤在世时,东林党人不敢造次,而且商税、海税都是魏忠贤制定出来的。东林党人上位后,便建议皇帝停掉了这些税收,从而转移到了农民头上,所以造成了明末许多农民起义,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脚步。
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崇祯皇帝被李自成逼上煤山自杀。在他自杀的前五天,绝望中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所以说,魏忠贤这个人,由于他和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的矛盾,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其实,魏忠贤在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魏忠贤骑一匹劣马戏剧性的出现,以过人的天才和勤恳,登上权力巅峰并大展身手,成为明朝自救的鼓手。他死后不久,明朝也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