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奇怪!日本占领东北期间为何没有发现大庆油田?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恐怕没有任何一种矿产资源能像石油那样引发系列的国际争端,即便是现在,石油仍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对于资源稀缺的日本而言,石油更是维系该国发展的生命线。从上世纪初开始,日本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进军中国东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寻找石油,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还是“遗失”了着名的大庆油田。

日俄合作探测东北油田

在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时期,当局曾派出大量专家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在寻找其他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曾进行过油田的找矿工作。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日本人曾在原东清铁路沿线的牡丹江、辽宁锦州和阜新、内蒙古的扎赉诺尔以及河北省的丰宁一带寻找过石油。

据曾任满铁地质调查所参事的日本地质专家新带国太郎的回忆,早在1928年初,由于当时各方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了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下决心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1929年春天,新带国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十名俄罗斯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着二十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经过两个多月的探察,无功而返。

1930年4月,在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的俄裔美国人托里斯基的指点下,新带国太郎等人乘火车前往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进行第二次找油。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往大连,先经满铁中央试验所化验,后来又经日本德山海军燃料研究所进行分析,断定样品中含有石油类的沥青。

两个月后,在哈尔滨的俄文和日文报纸上,对这次发现进行了报道,称“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历时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为此,满铁已经投入了三万多日元,云云。”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派地质专家前往调查。

找不到油:半途而废还是技术不够?

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人在资源调查上就更加自由。其中,扎赉诺尔一带始终是最受重视的地区之一。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日本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说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最终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1939年在辽宁阜新,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为探测煤矿,曾从煤层下找出石油类的矿物,但因没有什么开采价值而放弃。其实,这里与解放后发现的辽河油田仅一山之隔。1940年8月,日本石油公司的调查部长大村宣告说,“在满洲已经很难找到石油,还是马上到‘南方’寻找油田吧”。

于是,日本军方和石油公司打消了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的计划。到1941年,因美国开始禁止出口航空汽油,日本军方迫于形势的需要,将与石油有关的勘测队伍和人员全部予以征用,把他们派往印尼的苏门答腊和打拉根,在东北地区只留些小型设备。

在探矿技术方面,当时日本在物理探矿技术方面还很落后,1928年开始向美国学习物理探矿技术,但在方法上必须是发现了矿石露头后再进行地质结构的调查,所以只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找矿。像在我国东北这样广大的区域内进行勘探,一般应采用地震探矿的方法。这是日本人在勘探方法上的局限性。

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为没能在战前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遗憾”,并对个中的原因进行“反省”。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八百米。不知道是否还有更深的钻探技术,总之是越深越困难,听说实际上并没有钻探。而且,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一千米深,还差不足两百米”。

森川清似乎觉得战前日本的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但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从兴安北省的海拉尔到热河省这样的范围内做了广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设了常驻住宅,进行了深度达一千米的钻探。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这样先进的钻探技术,却将它搁置起来,实在是遗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对于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则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三十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这是日本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的另一种解释。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日本分析大庆油田位置

1959年9月25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十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

在此之前,《人民日报》登载了《大庆精神大庆助的文章,肯定了中国有大油田。而当时的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并将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主攻方向。《人民日报》的报道出来后,日本人把这一信息储存到电脑里去,但是大庆油田在哪里呢——大庆油田的位置在当时属于机密?于是,日本人开始“找油”。

不久,《中国画报》又刊登了大庆油田“王铁人(王进喜)”的照片。日本人从王铁人戴的皮帽子及周围景象推断:大庆地处零下三十度以下的东北地区,大概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日本人又利用到中国的机会,测量了运送原油火车上灰土的厚度,大体上证实了这个油田和北京之间的距离。

此后,《人民中国》杂志有一篇关于王铁人的文章,提到了马家窑这个地方,并且还提到钻机是人推、肩扛弄到现场的。日本人推断此油田靠车站不远,并进一步推断就在安达车站附近。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地图非常清楚,从地图上,他们找到了马家窑是中国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

后来,日本人又从一篇报道王铁人195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年9月王铁人还在甘肃省玉门油田,以后便消失了,这就证明大庆油田的开发时间自1959年9月开始。

日本人又对《中国画报》上刊登的一张炼油厂的照片进行研究,那张照片上没有人,也没有尺寸,但有一个扶手栏杆。依照常规,栏杆高一米左右,按比例,日本人推断了油罐的外径,并换算出内径为五米,判定大庆油田的年产量约为360万吨……日本人就这样弄到了大庆油田的情报。

大庆油田第一口井,叫“松基三井”

其实,关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近年来在日本还有一种传闻,认为早在192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发现了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石油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做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把中国的石油判了死刑。

历史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由于当时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虽然在中国东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国人去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他们相信美国人认为没有石油的地方就真的没有石油,岂不知自己上了美国人的当,也相信了美国人的“中国贫油论”,最终停止了在中国东北的找油工作而转向东南亚。但这种说法目前还有待证实。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